
聯歡拉近干群距離
近期以來,黔江區城西街道以“讓群眾生活在組織中,讓干部生活在群眾中”為核心遵循,將“雙融行動”作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實踐載體,深度融合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通過干部下沉、資源聚合、服務升級,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體驗,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更靈敏,民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更暢通。
干群同心聚合力
織密治理“一張網”
自“雙融行動”啟動以來,城西街道打破層級壁壘,推動區級部門及街道干部快速下沉網格、報到履職,以“腳底板走出魚水情”的務實作風,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截至11月,累計入戶走訪985戶,收集涵蓋民生保障、環境整治等領域的意見建議89條,讓治理方向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8個社區(村)先后開展聯建活動30場次,160人次干部化身“網格服務員”,在走訪中聽民聲、解民憂。每月8日的“支部主題黨日”成為固定“充電日”,專題黨課、森林防火知識宣講、防電信詐騙科普等活動輪番上演,讓黨員群眾在學習中提升自我、凝聚共識。國慶中秋的文藝匯演、重陽佳節的包餃子活動,10場群眾性主題活動吸引200余名群眾踴躍參與,區委黨校的理論宣講、區公安局的安全科普融入歡聲笑語,讓干群關系在互動中愈發緊密。
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機制更讓治理效能倍增。街道織密134個線上線下雙網格,網格員手持二維碼上門推廣網格群,實現線上網格秒級預警,線下網格分鐘響應。西山社區曾出現路燈集體“罷工”,居民在網格群反饋后,網格員迅速上報,僅一周時間就完成7盞損壞路燈更換,讓昏暗巷道重煥光明。當地住戶龔節美點贊:“以前解決這類問題要等幾個月,現在辦事效率太高了!”
民生為本解民憂
服務送到心坎上
“雙融行動”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解決上。城西街道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把服務陣地搬到群眾家門口,讓民生難題在一線化解。截至11月,接待群眾20人次,15個群眾反映的問題全部跟進落實,20起山林、鄰里糾紛成功化解,50次便民代辦服務讓群眾少跑腿。
下沉醫護人員帶來的健康服務暖人心扉,60人次免費血壓檢測、100人次健康咨詢,把專業醫療服務送到社區;“樓棟議事會”上,居民圍坐一堂共商大計,12場次協商破解3個小區加裝電梯矛盾,12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優化升級,讓“眾人事眾人議”成為基層治理新常態。大莊社區4.5公里防火道路改造工程順利完工,不僅解決了100余戶居民的耕種交通難題,更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鋪就“快車道”;西山社區2公里道路邊溝清理、15噸垃圾清運,讓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最讓群眾津津樂道的,是洞塘社區出行條件的改善。街道聯動區級部門,既全面疏通下水道,又優化新增公交車線路,將終點站延伸至居民家門口,困擾多年的出行難題徹底解決,學生上下學、居民日常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大莊社區地牯牛廠外涵洞堵塞問題的解決,更讓雨季排水不暢的隱患成為歷史,群眾的獲得感在一件件實事中不斷提升。
強基固本筑堡壘
治理煥發“新活力”
基層治理的成效,離不開堅實的組織基礎。城西街道以“雙融行動”為契機,持續強化組織建設,構建起“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一長三員”的三級組織架構,讓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截至11月,新建樓棟黨小組20個,推選“一長三員”36名,完善網格黨支部臺賬,讓黨的旗幟在基層高高飄揚。
社會組織與行業協會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街道培育14支社區社會組織及興趣愛好小組,引入1家行業協會商會設立分支機構,西山社區籃球協會等3個行業協會蓬勃發展,太極拳協會的“柔”化為基層治理的“暖”,協會“小力量”匯聚成治理“大能量”。120人次群眾參與社會組織活動,26人次群眾通過社區民主議事(微)協商建言獻策,9個問題通過居民自治圓滿解決,彰顯了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文明創建為治理賦能添彩。150戶星級文明戶、15個星級文明網格的評選,讓文明新風蔚然成風,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認同感與歸屬感,形成“黨建統領、群眾參與”的良好治理氛圍。黨組織凝聚力顯著提升、干部作風持續轉變、社區服務水平優化升級,城西街道以組織建設夯實治理根基,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城西街道在“雙融行動”中取得的扎實成效,正是黔江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面對跨單位資源聯動不夠緊密、部分社會組織參與度不足等問題,街道將進一步強化黨建統領,持續整合下沉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各類資源,以更豐富的活動載體深挖居民需求,推動“雙融行動”走深走實。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