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美景

監督污水管網建設情況
白墻黛瓦、流水潺潺……日前,記者走進黔江區馮家街道中壩社區,一幅幅鄉村美景映入眼簾,村道干凈平坦,直通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綠樹紅花。中壩社區的幸福蝶變,正是黔江區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黔江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區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票決的十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巴渝和美鄉村建設。通過聚焦民生痛點、科學規劃布局、強化項目推進等舉措,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增強農民幸福感等方面成效斐然,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聚焦民生痛點 人居環境提質升級
在中壩社區,污水處理不規范曾是困擾居民的一大難題。以往建設的污水處理池,處理流程缺乏規范,污水橫流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區環境。
今年,借助票決民生實事巴渝和美鄉村建設項目的契機,中壩社區迎來了轉機。統一規劃建設的污水處理池投入使用,池長20米、寬6米,可容納污水280立方米。其配備的十一格過濾系統,能有效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成功解決了中壩一組20余戶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問題。如今,社區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居民們不再為污水問題而煩惱,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此前未改善的路段環境較差,硬化工程配合排水溝建設有效解決了積水問題,大幅改善了村容村貌。村‘兩委’干部堅持定期巡查,極大提升了鄉村宜居宜業水平,助力村民邁向現代文明生活。”?中壩社區干部劉一帆介紹說。
中壩、寨子社區巴渝和美鄉村項目于今年6月開工建設,現已全面完工。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污水管網2000米,人行路硬化230平方米,人行橋整治250平方米,產業路硬化450米等。項目的建成,有效改善了248戶885人生活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條件,同時吸納區內40余名群眾務工,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
傾聽群眾心聲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的成效,在居民的切身感受中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中壩居民王云燕滿臉幸福地說:“現在我們中壩的環境越來越干凈美麗,基礎設施也越來越齊全,公交車還通到了家門口,去趕場和進城越來越方便,我們老百姓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熊菊芬從山上搬遷至此已居住十年左右,這里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公交出行便捷。閑暇時光,她喜歡養花、四處游玩,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里前面是河邊,后面背靠山,風景比較可以,公交這些也比較方便,休息的時候養點花或者到處走動游玩一下,挺不錯的。”熊菊芬的話語中滿是對當下生活的滿足。
區人大代表粟永陸也十分關注巴渝和美鄉村建設這一區級民生實事。他通過參與項目視察后認為,鄉村之美在于生態環境的顏值、緊扣民生需求的和諧以及三方議事和雙融行動的內涵,而這些在中壩和寨子的日常點滴中得到了充分彰顯。他表示,接下來將持續關注項目后續運行情況,圍繞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基層治理等方面加強調研走訪,精準建言獻策,與群眾群策群力共同繪就巴渝和美鄉村新畫卷。
科學規劃推進 和美鄉村展新姿
“為確保巴渝和美鄉村建設項目順利推進,我們將加強項目監管,加強溝通協調,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區農業農村委鄉村建設科科長葉貴雄介紹,黔江區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度、基礎設施完備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公共服務便利度、鄉風文明善治度、農民群眾滿意度“六個維度”的建設重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
在規劃布局上,2025年計劃建設1個跨鎮域片區:馮家 - 濯水 - 水市 - 阿蓬江跨鎮域片區,以及6個跨村域片區,涵蓋馮家街道寨子社區 - 中壩社區等多個區域。資金方面,為巴渝和美鄉村建設安排資金1351萬元,在馮家街道、濯水鎮、阿蓬江鎮、水市鎮、中塘鎮、金溪鎮等6個鄉鎮街道12個村社區實施項目建設,同時在26個鄉鎮街道實施戶廁改造500戶。
截至目前,已完成戶廁改造498戶,巴渝和美鄉村項目達到總體工程形象進度的86.57%。其中,馮家街道、濯水鎮、水市鎮形象進度均達100%,阿蓬江鎮和中塘鎮形象進度為80%,金溪鎮因調整項目建設內容,形象進度為15%。
在建設過程中,黔江區還通過建設入戶道路、溝渠,開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等舉措,提升村容村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改變臟亂差現象,極大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記者 費玉瓊 通訊員 陸顯德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