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濯水景區的快速道路
一條條延伸的公路,如同毛細血管般在黔江大地上鋪展,將城市與鄉村緊密相連,為這片渝鄂湘黔邊際區域注入勃勃生機。
近日清晨,黔江區正陽街道龔家壩至官河段公路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雙向兩車道的瀝青路面上,車輛穿梭往來,暢通無阻。就在半年前,這還是一條路面狹窄、路基“病害”多發的舊公路,沿線居民飽受“晴天車過一身灰,雨天車過一身泥”的困擾。
如今,全新的龔官路不僅拓寬了路面,還新增了標準的交通標志標線,部分路段裁彎取直,車輛通行能力大為提升。
交通先行,打通發展動脈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025年,區交通運輸委緊緊圍繞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以“加快建設武陵山區綜合開放門戶”為目標,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升級。
交通網絡的完善,一直是黔江發展的重中之重。
從普鐵時代邁入動車時代再到高鐵時代,黔江的交通變遷堪稱巨變。
6月27日,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正式開通運營,宣告黔江昂首邁入“高鐵時代”。這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線路,將黔江與重慶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壓縮至61分鐘。
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發展格局的重塑。
路網升級,構建融合骨架
干線公路的提檔升級,是黔江構建城鄉融合路網的關鍵一環。
2025年,黔江區續建“四改三”工程整體形象進度已達91%。這些改造工程不僅僅是簡單的道路拓寬,更是對區域交通體系的全面優化。
G319正陽至城西段改建工程已完成可研報告行業審查,G319濯水至酉陽界等4個大修項目完成施工招標。
石家至鵝池、水市至畔南等8個干線公路項目已完成施工圖設計。
在太極鎮,去年完成的廟埡經石家河至新華的三級公路建設,徹底改變了當地的交通狀況。如今,太極鎮內公路總里程達178公里,村民小組通達率、通暢率以及行政村通客車率均達100%。
道路的改善,為太極鎮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提供了堅實基礎,這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正朝著“一鎮一園·和美太極”的目標加速前行。
民生導向,暢通鄉村脈絡
“四好農村路”建設是黔江區2025年交通民生實事的重頭戲。總里程150公里的建設項目,涉及24個鄉鎮街道共38個項目。
城西街道關云5組堡上至臘子溪路面硬化工程實體工程已完工。
阿蓬江鎮青杠村2組兩雙路至4組上巖河公路拓寬工程等13個建設項目已開工,其余24個項目均在辦理前期工作。
與此同時,2025年黔江區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也已進場施工。這項實施里程達271公里的工程,預計年底前全面完工,將實現農村公路護欄應裝盡裝的安全目標。
對于常年通行在農村公路上的駕駛員和村民來說,這不僅是道路安全的保障,更是政府民生關懷的具體體現。
建養并重,提升管護水平
建設是基礎,養護是保障。黔江區在大力推進交通建設的同時,全面提升了養護管理水平。
今年以來,全區已完成G319、S203等干線公路路面裂縫貼縫4萬米,清理邊溝408.5公里、涵洞694座。
完成國省道“病害”處置23處,清理坍塌4150立方米,排危邊坡危巖443.5立方米,移除枯死行道樹191棵。
在推進養護工程方面,黔江區已完工2023年國省道災毀恢復工程一標段、二標段和武陵路安全精細化提升工程3個項目。
同時,S203線應急搶險工程、G319線災害防治工程、3個國省道路面養護工程和國省道5座危舊橋梁改造工程也在有序推進。
這些看似日常的養護工作,保障了道路的暢通與安全,延長了公路的使用壽命,體現了黔江區“建養并重”的發展理念。
如今,駕車行駛在黔江區的公路上,一條條嶄新的“四好農村路”在青山綠水間蜿蜒,將散落的村莊串聯成珠;一條條升級改造的干線公路,構筑起城鄉融合的堅實骨架。
路網通則百業興。隨著“1小時交通圈”的成熟,黔江城區、鄉鎮、村三級物流體系日趨完善,為黔江打造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奠定堅實基礎。
從“蜀道難”到“黔途坦蕩”,黔江的交通變遷,不僅重塑了區域發展格局,更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鋪就了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 (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