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武陵山人才節在黔江開幕。會議期間,記者采訪了多位與會嘉賓,探討當前人才發展的熱點問題,分享其經驗和智慧。

代方銀
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南大學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院長代方銀:
這次人才節對武陵山地區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武陵山人才節,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南大學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院長代方銀說,無論是黔江,還是武陵山周邊的其他城區、市,都處于各省市的邊際地區,通過武陵山這一統一概念,把各邊際城市區域連接在一起,由人才聚變成智力聚,變成科技聚,變成發展方案匯聚,對武陵山地區的整體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黔江蠶桑以及絲綢產業,經過多年來堅持發展,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產業鏈健全,種養端基礎扎實。面向未來,重慶蠶桑也在轉型升級,全國蠶桑也在轉型升級。代方銀建議,黔江要充分利用好蠶桑生物產業基地這塊牌子,始終立于治理農村環境、農業生態基礎上,加上聯農、帶農的功能,發揮蠶桑在“三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注意新型技術的導入,提升種養的效率和效益。黔江蠶桑體量和產量、質量都居于重慶市首位,黔江蠶桑發展好了,對整個重慶蠶桑產業具有示范帶動效應,對全國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潘復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
人才是科研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
“人才是武陵山發展最根本的基石,人才共享可以非常好地實現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說。
第一點,是人才共享有利于人才更好地發揮作用;第二點,人才共享非常有利于人才平臺的有效發揮;第三點,人才共享非常有利于人才的聚集。黔江作為一個區,招才引智首先要改變理念和觀念,把科技的發展放到首要位置,把人才的使用和聚集作為重中之重和根本保障,把制度的創新作為突破點。
潘復生建議,要把黔江的資源優勢跟國家的需求、跟未來的發展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要制定高層次的科學性的發展規劃,突出當地的資源特色和優勢。
潘復生認為,黔江要把材料產業的發展跟周邊的市場有機結合在一起,一定要把材料產業的發展跟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地銜接在一起,這樣才能保證未來科學發展。要把科研平臺的建設放在重中之重來做,平臺的建設,不要局限于本地,要把眼光拓展到市區、沿海,甚至國外。

張偉
山東省日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副主任張偉:
充分體現了東西部協作的成效與潛力
“武陵山人才節成功舉辦,充分體現了東西部協作的成效與潛力。”山東省日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副主任張偉說,通過人才節的平臺搭建,日照和黔江兩地在人才、產業等方面的合作,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張偉說,活動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搭建了人才交流平臺,能促進兩地人才的直接對接;二是促進產業要素流動,人才節通過推動人才資源共享,平臺共建,能夠促進產業項目等要素高效流動;三是深化兩地合作關系,人才節為兩地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契機,有助于加強兩地政府、企業和人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彼此的信任和友誼,為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沈春森
原解放軍總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血管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沈春森:
推動片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
“通過人才的招聘,或者區域間的醫療合作,讓醫療建設上檔升級。”原解放軍總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血管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沈春森說,提高各個醫學專科的專業水平,對造福黔江人民群眾肯定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沈春森認為,黔江當好政策創新的“試驗田”,在人才評價、流動、激勵等方面先行先試,為片區人才發展探索新路。黔江當好資源共享的“樞紐站”,推動片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一定要在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上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突破。黔江特別要加強對臨床重點專科的建設,尤其加強中青年人才培育,一定要讓他們走出去開闊視野,在醫療前沿去學習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從而推進武陵山區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滕緒國
湖南省懷化市衛健委副主任滕緒國:
人才節展現了武陵山片區求賢若渴的強烈氣場
“這次人才節的成功舉辦,展現了武陵山片區求賢若渴的強烈氣場。”湖南省懷化市衛健委副主任滕緒國說,這次活動清晰地表達了武陵山片區立足實際在生態、旅游、大健康和現代農業等方面的產業主攻方向。
滕緒國認為,武陵山片區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濟相融。一直以來,武陵山片區在衛生健康領域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
滕緒國建議,在人才培養、信息共享和技術交流等方面,開展更深層次,以及更寬領域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王燕霞
武陵山科創中心負責人王燕霞:
人才是賦能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人才是賦能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核心的動力引擎,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金鑰匙。”武陵山科創中心負責人王燕霞說。
王燕霞認為,這一次武陵山人才節充分展現了黔江區政府對人才的求賢若渴,而且對人才充分的尊重,賦能產業發展的雄心壯志,令她備受鼓舞,也很激動!
王燕霞對這次活動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說,這一次武陵山人才節有院士,有頂尖科學家來領銜,特別是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暨武陵山科技成果對接活動中,結合黔江本地產業需求,以科創中心為驅動,協同各方力量,發起“武陵山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武陵山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武陵山科創中心簽訂了戰略協議。
“我堅信,通過這一高效協同機制,能夠集中力量突破共性技術瓶頸,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快地在武陵山片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王燕霞說。(記者 龔節品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