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核查居民參保情況

現場協調林地邊界糾紛
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物業摩擦,這些社區里的“疙瘩事”,在黔江區城西街道西山社區綜治專干楊文孝手里,總能找到解開的竅門。
在西山社區,當地居民常常看到楊文孝忙碌的身影——或是帶隊巡邏在街巷,或是耐心調解鄰里糾紛,或是走訪特殊群體家庭。這位1966年出生的社區工作者,從事社區工作已20余年,志愿服務時長累計達3200小時。他用腳步丈量社區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化解每一起矛盾,將“守護一方平安、服務一方百姓”的職責牢牢扛在肩上。近日,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織密社區平安網
“志愿服務無小事,事事連著千家萬戶。”這是楊文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深知,社區是平安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必須把防控網絡織得密之又密。
楊文孝帶頭組建了社區治安防控志愿服務隊,帶隊開展治安巡邏100余次,安全知識宣傳60余次。
2025年以來,在黔江區城西街道西山社區黨委的指導下,他積極落實區委“雙融行動”部署要求,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網格結對共建。
楊文孝利用社區構建的“社區—網格—樓棟”三級黨組織體系,將志愿服務融入社區治理的末梢。
他帶領志愿者深入網格黨支部和樓棟黨小組,累計開展“政策進樓棟”宣講28場次,“清潔家園”環境整治42場次。
巧解千家愁心事
“矛盾不化解,就像埋下‘定時炸彈’,必須抓早抓小、就地解決。”楊文孝把矛盾調解作為工作和志愿服務的“重頭戲”。
憑借一股“磨破嘴皮、跑斷腿”的韌勁,他成了社區有名的“解鈴人”。
楊文孝探索總結了“一聽二問三勸四解”工作法:耐心聽雙方訴求,細致問矛盾根源,依法依規勸解開導,最終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他帶頭組建了社區人民調解志愿者服務隊,累計調解各類矛盾3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9%。
西山社區黨委創新采用“黨委領導+公益運營+社工服務+站點入駐”的運營模式,引入專業社工機構駐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楊文孝積極參與社區“樓棟議事會”平臺建設,圍繞“停車位規劃”“加裝電梯”“垃圾投放點設置”等民生議題,參與開展協商活動12場次。
溫暖特殊群體心
“不僅保平安,更要暖人心。”楊文孝始終把社區特殊群體的幫扶放在心上。
他經常組織開展入戶走訪,交心談心,對特殊群體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
楊文孝走訪特殊群體人員400余人次,用真情實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點亮生活的希望。
他積極參與西山社區的志愿服務項目,開展關愛服務,面向兒童、孤寡老人、青少年、殘障人士、優撫對象、特困群體等提供服務。
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楊文孝與同事們結對幫扶困難群眾36戶,讓社區居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他所在的西山社區志愿服務隊,常年招募志愿者,在轄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志愿服務,包括幫老助殘、扶幼助弱、環境保護等內容。
走在西山社區的街巷里,楊文孝依然日復一日地忙碌著。他的身影出現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居民們早已熟悉他那略顯疲憊卻始終堅定的步伐。
社區里一位老人感慨:“有楊專干在,我們心里踏實。”
楊文孝用20余年的堅守,將社區平安的“防護網”織得更加密實;用3200小時的志愿服務,將法治的種子撒進千家萬戶。
他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卻用點點滴滴的堅持,書寫了一名普通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不凡篇章。(記者 譚登帆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