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潘婷)“十四五”以來,黔江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市委關于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人才強區首位戰略,持續推動全區人才工作迭代升級、整體躍升,為加快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人才隊伍量質齊升
支撐發展卓有成效
全區人才隊伍建設呈現出增量提質的良好態勢。據統計,“十四五”期間,全區經“渝才薈”認定的新重慶人才達4283人,總量位居全市第六;年度人才凈流入持續超過1200人,穩居渝東南首位。人才引領發展的效能日益凸顯,涌現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最美產業工人等先進典型;區內企業連續斬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2024年以來全區技術合同登記額激增十倍以上,居渝東南第一,折射出人才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平臺能級跨越發展
集聚效應顯著增強
黔江區正著力構建高能級人才發展平臺體系。武陵山科創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全區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領跑渝東南。隨著渝東南首家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創建,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型企業數量實現“雙倍增”,科技型企業總量穩居區域首位。目前,全區已建成國家級、市級“雙創”平臺28家,各類研發和服務機構超百家,并先后布局西部(重慶)科學城黔江孵化中心、易智網渝東南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創新節點。同時,擁有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優質實訓基地,攜手院校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體十余個,人才培養集聚的承載力大幅提升。
改革創新激發活力
體制機制優勢凸顯
黔江創新探索“銀齡人才”跨區域配置模式,已累計聘用重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等127名退休高級職稱和高技能人才,經驗做法獲《中國組織人事報》等媒體推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也成效顯著,中心醫院編制備案管理改革助力醫療技術水平躍升,區外患者來黔就醫比例達39.4%。在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方面,建成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率先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分類評價試點,相關創新案例獲評全國優秀。
服務生態持續優化
近悅遠來氛圍濃厚
黔江聚力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嚴格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高標準建成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和渝東南規模最大的人才公寓項目。“渝才薈”數字平臺全面應用,實現73項服務線上線下通辦,人才關心的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關鍵需求得到精細化解。創新實施人才服務配額制,賦予重點企業自主推薦關鍵人才享受專屬服務的權限,讓尊才愛才惜才的氛圍更加濃厚。
協同格局不斷完善
區域合作走深走實
黔江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起齊抓共管、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在產業政策中集成人才引進、項目“揭榜掛帥”等激勵措施。通過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建網絡聯盟醫院,聯手重慶市科研院共建武陵山產業技術研究院。此外,還牽頭打造“武陵山人才節”品牌,加快構建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人才協同發展新機制,區域人才集聚輻射能級顯著提升。
未來,黔江區將繼續厚植人才沃土,廣納天下英才,以更高水平的人才工作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