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鐘建)金秋時節,漫步在芙蓉江畔,碧水蕩漾、綠樹成蔭,河岸整潔干凈,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江邊休閑、散步。這樣的景象,正是彭水自治縣近年來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彭水縣把水環境治理作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抓手,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全力推動水質持續改善,努力繪就“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
在責任落實上,彭水嚴格對標重慶市總河長令,全面壓實河長制責任??h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河長,建立起由縣、鄉、村三級河長組成的責任體系,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縣級層面還制定完善了包括河長會議、信息報送、督察考核、激勵問責在內的十項制度,將治水成效納入鄉鎮和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推動治水工作走向常態化、長效化。
在項目建設上,彭水堅持“項目化”推進,聚焦污水治理、生態修復、岸線保護、農文旅融合等重點任務,夯實水環境治理根基。在潤溪鄉蓮花寺村,石漠化治理、梯田修復等工程接近收尾,既改善了水土流失狀況,又為發展生態農業創造了條件。芙蓉江大埡段濱水環境綜合治理、紅軍渡文化親民設施建設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兼顧生態保護與文化塑造,把水環境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在流域共治上,彭水強化與上下游地區的聯防聯控,建立聯合巡河、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機制。今年以來,彭水與武隆、貴州道真等地多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查處河道違規行為,及時勸離違規垂釣人員,放生釣獲物,推動形成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治理格局。
在問題整治上,彭水堅持動態清零機制,發現問題、整改問題、鞏固成效。今年以來,縣內已完成6處污水排口整治,有效消除了黑臭水體。針對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彭水通過拆除小水電攔河壩、增設生態流量泄放管道等措施,提前完成整改,進一步保障了河流的自然流態。
在社會參與上,彭水不斷拓展群眾護河治水的渠道,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圍。通過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時間節點開展集中宣傳,沿江設置宣傳牌、橫幅,發放宣傳資料,提高了群眾對幸福河流建設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久之計。彭水作為烏江腹地的重要節點,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更關系到全縣的綠色發展大局。下一步,彭水自治縣將以創建市級幸福河流為契機,倒排工期推進項目建設,建立健全日常巡河和督導機制,強化污水管網運行維護和河庫生態修復,推動“一河一策”落到實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一個個治理項目落地見效,一條條河流煥發生機,彭水正用堅實的行動守護生態底色,讓“幸福河流”真正成為群眾的幸福之河、民生之河、發展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