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自治縣涌洞鎮,梯田獨具特色,它們從海拔數百米的山腳蜿蜒至云霧繚繞的山腰,如銀色絲帶纏繞山間,既承載百年農耕記憶,也因獨特氣候與土壤,孕育出曾為貢品的優質稻米。金秋時節,梯田換金、稻穗低垂、稻浪翻滾、米香彌漫,這份天然優勢與歷史積淀,為貢米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為推動貢米產業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涌洞鎮重點實現三大突破。首先是“荒田變良田”,夯實集體經濟。過去因勞動力外流,“巴掌田”荒廢、“望天收”成難題。河壩村率先推進高標準農田整治,整合零散地塊為連片沃野,完善基礎設施。如今,全村450畝貢米基地預計年產成品米28萬斤,產值破180萬元,村集體經濟大幅提升;村民借科學種植實現米價與收入雙增長,擺脫傳統耕作困境。
其次是“科技賦能”,打破產量品質瓶頸。重慶市第六批專家服務團(張穎韜團隊)入駐后,開展12個香稻品種篩選試驗,通過增密栽培、綠色防控、施用有機肥等技術,將傳統品種400公斤/畝的畝產,提升至香稻新品種598公斤/畝。團隊以“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模式,通過田間實操教學落實技術,輻射帶動3個村1500畝貢米種植,讓“土疙瘩”變身增收“金元寶”。
再次是“農文旅融合”,拓展產業增值路徑。涌洞鎮構建“貢米+生態+文化”全產業鏈:線上依托電商、幫扶展銷平臺實現貢米“云端”熱銷,打通“田間到餐桌”直供渠道;線下推行“稻+”模式(稻魚共生、稻油輪作),既提升土地效益,又打造四季景觀。同時開發“貢米+魚化石”主題研學路線,帶動農家樂、民宿發展,實現“靠景生財”。
展望未來,涌洞鎮的實踐不僅延續農耕文明根脈,更實現兩大跨越——從 “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的生產升級,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的結構優化,成為鄉村振興范例。隨著貢米產業鏈延伸、品牌影響力提升,這片金色梯田將進一步釋放潛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落地,讓百年貢米香飄向更廣闊市場。
(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姚華勝 李學明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