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田丹 文/圖)眼下,黔江區正秋桑蠶迎來陸續上簇,晚秋桑蠶正緊鑼密鼓共育。為助力養蠶效益提升,促進增產增收,新華鄉黨委政府結合蠶桑生產實際,組織黨員干部走村入戶,為養蠶戶送技術、送服務,幫助科學養蠶。
記者走進新華鄉大田社區王軍家的養蠶大棚,數百張方格簇整齊排列,一顆顆桑蠶繭顆粒飽滿,豐收在望。為了大蠶順利上簇,蠶農們正忙著調整方格簇間距,加掛方格簇,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正秋養了100張蠶,上簇情況非常好,這一季大概收80多擔繭,收入在20萬左右。”王軍樂呵呵地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今年當地晚秋桑蠶已進入共育室,依托小蠶智能共育環境智能化控制系統,工作人員只需要點擊屏幕,就能實時調整共育室的溫度、濕度和氣流等參數,增加共育的成功率。據了解,種桑養蠶是新華鄉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這段時間,黨員干部和蠶桑技術員分片包干,查看桑蠶長勢,指導養蠶戶做好蠶棚通風、良桑飽食,減輕病蟲害可能帶來的影響(如下圖),通過科技助力,提升養蠶效益。
新華鄉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全鄉正秋有望收繭600余擔,產值150余萬元。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推廣小蠶智能共育,和省力化、實用化養蠶技術,通過持續的技術指導,解決養蠶戶面臨的生產技術問題,為接下來的晚秋蠶繭生產打好基礎,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