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采摘獼猴桃
綠蔓纏繞枝頭,果香沁潤山野。8月19日,記者走進沙壩鎮十字社區狀元堡獼猴桃種植基地,連片藤架下碩果累累,200余畝獼猴桃迎來豐收,紅心、綠心獼猴桃即將進行采摘售出。
記者在基地看到,紅心獼猴桃套著保護袋,顆顆飽滿點綴枝頭;綠心獼猴桃則裸露在陽光下,表皮泛著誘人的光澤。基地負責人龐一中介紹:“今年氣候適宜、管理得當,果子品質明顯提升,單果重量普遍達80克以上。”
據了解,這片曾因效益低下被廢棄的果園,幾年前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改造后,已成為黔江區特色農業示范點。種植獼猴桃面積215畝,涵蓋紅心、綠心兩大主流品種。其中,紅心獼猴桃采用生態套袋技術,有效防蟲害、保水分;綠心獼猴桃則遵循自然生長規律,口感更顯清爽。目前,兩類品種均已進入最佳采摘期,預計持續供應至9月中旬,歡迎市民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在基地,管護人員正將分級后的果實裝箱,首批訂單將通過冷鏈發往全國各地。為打通從枝頭到舌尖的“最后一公里”,基地構建了立體化銷售網絡,基地通過“電商直供+訂單預售+到地采摘”的銷售模式,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舌尖上的甜蜜”與“田園里的樂趣”。
據了解,沙壩鎮的獼猴桃產業已成為該鎮助推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在農戶增收方面,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合作社分紅三重收益,當地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村民龔明素感嘆:“在家門口干活,每月掙1800元,還能照顧家庭!”
近年來,黔江區沙壩鎮立足資源稟賦,重點發展獼猴桃、青脆李、脆紅李等高端水果,建成特色農業基地。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戶抱團發展,農旅融合收入大幅提升,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記者 費玉瓊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