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騰,男,198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黔江區公安局濯水派出所副所長。2010年1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后任職于黔江區公安局蓬東派出所、網安支隊、濯水派出所,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獲個人嘉獎3次,曾獲公安部“全國公安機關情報信息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稱號。
“走,我帶你去蒲花暗河轉一圈,看看風景。”張騰拍了拍新來民警的肩膀,便向外走去。年輕人眼睛一亮,腦子里已經浮現出溶洞幽深、暗河穿行的畫面——直到一沓安全隱患檢查表被遞到手中,才恍然大悟。
“蒲花暗河是濯水古鎮的著名景點之一,每逢節假日,有上千人次參觀游覽。”張騰邊走邊講,“高峰時段,這幾個路口是最容易擁堵的,咱們要提前做好準備。”他的手指揮舞,在青磚黛瓦間點出隱藏的“安全密碼”。身后的老隊員們相視一笑,這樣的“套路”他們再熟悉不過。
從節假日的人潮疏導,到深夜街巷的治安巡邏,張騰走遍了蒲花河岸的每一處風景,也走進過蒲花河水流經的每一戶人家。
十年積怨化甘霖,春風巧解“心頭結”
沿著一條鄉村小道往上走,一個叫“張家沱”的地方,有兩戶人家緊緊挨著,本該是最親近的鄰里,卻在十年之前不再往來。
“他修的路占的是我家的地!”“這就是我自己家的地,怎么不能修路?”原來,問題的癥結出在一塊相連的土地上。但要怎么才能徹底化解矛盾,讓他們握手言和呢?
2024年7月的一天,羅某又與劉某發生了口角,這一次,張騰分別找到了兩家的兒女作為突破口。“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你們做子女的來幫一幫忙,解開他們的心結”。
伴著兒女的溫情攻勢,張騰將勸解藏在了每一句家常的話語里,一次又一次地上門調解,慢慢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綠油油的田間地頭里,一道用幾根木樁簡單排成的分界線靜靜矗立,隨著界樁的出現,兩家人心中那道無形的隔閡隨之消散。這場延續十年的鄰里糾紛,終于在張騰的調解下迎來了溫暖的終章。
手機“成精”暗作祟,慧眼識破“盜刷”術
“警官,麻煩你們幫我看一下,我的手機怎么自己在轉賬啊?”
2023年7月,捧著“定時炸彈”一樣的手機,說著一口河南方言的郭某,來到濯水派出所求助,生怕再晚一秒,“成精”的手機就會再次轉賬。原來,郭某送貨途中臨時停靠在阿蓬江服務區休息,第二天醒來卻發現,手機里竟有3筆總計5萬元的陌生轉賬記錄,百思不得其解的郭某趕緊尋求民警幫助。
接手這個案子的張騰為他揭開了神秘面紗——手機盜刷。張騰立即對收款賬戶順藤摸瓜調查,發現該賬戶指向的地點位于廣西,然而被轉走的錢還歷經了4個不同的賬戶,破案的難度大大提升。
張騰選擇用“笨辦法”解題,從重慶到廣西一站站追蹤,對涉案人員一次次問詢,對案件線索一場場推理,張騰和隊友們一步步還原真相,最終揪出了幕后黑手 —— 郭某曾經的工友蘭某。原來,蘭某在工作時偷偷記下了郭某的微信密碼、支付密碼等信息,精心策劃了這起盜刷案件。
5萬元被成功追回后,郭某對民警感激地說:“我在這里人生地不熟的,還好有你們在。”這樣的感謝,張騰并非第一次聽到,卻依舊能從中感受到沉甸甸的暖意。他常對身邊人說:“不管是什么案子,都要當成大案來對待,大案不放過,小案也不能放松。”
護網無形“隱身俠”,追贓有證“急先鋒”
一部舊手機里,珍藏著張騰這樣一張照片——略顯拘謹的他被一位群眾緊緊握著右手,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身后則是一輛顯眼的挖掘機。
這臺價值41 萬元的挖掘機,是他從警生涯的一枚特殊勛章。2022 年 7 月,這臺卷入合同詐騙案的機械,在他的追查下輾轉福建、四川多地終被追回。而那時,距離他從網絡安全保衛支隊調任派出所,恰好過去一年。
十年網安生涯,張騰習慣了做“黑暗森林里的隱身俠”,像蜘蛛般在數據海洋中織就無形屏障,于無人看見的角落攔截過無數潛藏的危險。可剛到派出所的他,面對所里形形色色的案子,這位“數據獵手”不得不從零學起。“就是一個‘問’字,誰都問,什么都問。”他笑著回憶那段爬坡的日子。
日子在一樁樁案件的打磨中悄然流轉,他漸漸成了所里離不開的破案“急先鋒”。如今再次凝視著老照片里緊握的雙手,比起那41萬元的涉案金額,掌心傳遞的滾燙喜悅,更像烙印般刻在記憶里,至今溫熱。
“我是個平凡人,做的也都是平凡事。”張騰總這么說。從警十五年,蒲花河的波光他見了無數次,卻從未有片刻閑情靜靜感受河風拂面。可正是這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讓每個尋常日子都閃耀著守護的光。
(通訊員 冉舟麗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