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時節,阿蓬江面水平如鏡,岸邊民房映照在江水之中……這是黔江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美麗黔江”建設呈現新局面。
阿蓬江神龜峽
阿蓬江是黔江人民的母親河。近年來,黔江區認真落實國市兩級有關決策部署,持續擦亮黔江美麗底色、增加發展成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并進,打造“生態+經濟”雙贏樣板。其中,以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水文化發展為抓手推動阿蓬江流域系統治理,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愿景變為現實,阿蓬江成功入選2024年度重慶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錨定污染防治攻堅目標,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濯水古鎮
今年1至6月,黔江城區空氣優良天數172天,PM2.5年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較2024年同期下降3.1%,較2023年同期下降6.1%,空氣質量居全市重點區域第一。
黔江轄區內阿蓬江兩河斷面、中井河馬嘶口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及以上。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2024年總量減排完成氮氧化物重點工程累計減排量447.8噸,“十四五”累計完成851.2噸;完成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累計減排量37.3噸,“十四五”累計完成114.5噸。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區域環境噪聲符合聲環境功能區要求,連續18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全域一體推進城鄉污染防治,建設和美鄉村
黔江區系統推進自然生態保護修復,筑牢生態屏障,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完成礦山生態修復4.76公頃,持續實施國土綠化行動,退化林修復4萬畝,人工造林0.01萬畝,持續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
黔江區進一步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持總體平穩,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無違規開發建設情況。
系統推進自然生態保護修復,統籌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43%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預計保持90%以上。全域化深度保潔,城鄉生活垃圾及時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收運處置生活垃圾4.59萬噸,餐廚垃圾1.05萬噸。今年完成16個村農村環境整治和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務,累計147個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力辦好“政協委員民主監督直通車”反映污水問題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88%, 12條黑臭水體治理持續鞏固,無返黑返臭及新增農村黑臭水體問題。
有效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守牢安全底線
橫跨阿蓬江的風雨廊橋
今年以來,黔江區完成各項環境質量監測工作,開展企業自行監測服務31次,上報各類監測數據10000余個。建立執法“預警”機制,發送環境風險提示函25份,指導131家環境風險企業完成隱患排查整改,聯合檢察、紀檢、農業等部門集中約談畜禽養殖企業24家次。
強化隱患治理,會同有關部門、鄉鎮街道、園區緊盯飲用水水源地、重點河流(湖庫)、畜禽養殖等重點領域,深入排查治理環境隱患,常態化開展節假日和敏感時間節點環境安全檢查。嚴格值班值守制度,嚴格落實突發環境事件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制度。
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水平,強化數字賦能
黔江迭代升級生態景觀板塊3次,初步建成11條跑道,38條子跑道,262個常規指標,39個KPI指標,其中172個常規指標和16個KPI指標已經上屏。
強化實戰運用,實現“巴渝治水”“巴渝治氣”“巴渝治廢”等8個場景應用的全量貫通,上線63個智能預案,預警處置阿蓬江出境斷面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超標事件9條,全市率先開展高空瞭望系統“露天焚燒火點處置”一件事試用,辦結火點露天焚燒事件400余起,平均處置時長從25分鐘縮短至10分鐘。
常態化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守護生態底色

三岔河夜景
黔江區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政治任務。區委常委會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情況匯報,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篩查工作實現常態化、規范化。印發《黔江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黔江區資源環境行政處罰案件違法責任與損害賠償責任“一案雙查”工作機制》,壓實部門責任,強化協同協作,實現行政處罰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有效銜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規范指導案源排查、調查取證、司法鑒定評估、案件磋商、司法確認等程序,案件辦理全流程模塊化程序化。
“下一步,黔江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工作安排,聚力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權說,黔江區將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抓緊抓實督察整改工作,有序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優化審批服務,傾力助企解困,持續提升審批服務效能。用好“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交出高分“生態報表”,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積極謀劃“十五五”生態環境規劃,以高水平保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龔節品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