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工簽字領取工資
本報訊(記者 姚華順 通訊員 馬軍 文/圖)“真沒想到,這錢還能要回來!感謝政府!感謝法院!”6月25日,在秀山自治縣紀委監委、縣人民法院、縣人力社保局聯合組織的民工工資集中發放現場,年近六旬的民工代表激動得聲音哽咽。與他一同拿到被拖欠已久工資的,還有其他27位工友。這起因某建筑公司拖欠勞動報酬引發的系列執行案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依托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畫上了圓滿句號。
這28名民工在某建筑公司承包的建設項目務工,完工后該建筑公司遲遲未能支付他們近14萬元的勞動報酬,工人們多次索要薪酬無果,最終訴至法院并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法官經深入調查發現,該建筑公司名下確已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案件一度陷入“執行不能”的困境。這讓翹首以盼血汗錢的民工們憂心忡忡,也讓執行法官倍感壓力。
面對困境,執行法官沒有輕言放棄。他們敏銳地將目光投向了保障民工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經細致摸排,執行法官發現該項目按規定設立了專門的民工工資保證金賬戶,且賬戶內資金充足。
了解情況后,執行法官立即啟動聯動機制,第一時間向縣人社局核實相關要求,同時積極與項目主管單位及保證金開戶行溝通。經過執行法官高效嚴謹的調查核實,最終確認該賬戶內的保證金符合提取條件,在案件事實清晰、法律依據明確的基礎上,成功提取了賬戶內足額款項。
為了讓民工更快更安心地拿到工資,秀山法院邀請縣紀委監委、縣人社局監督見證,共同組織了本次工資集中發放活動。活動現場,執行干警逐一核對身份信息、工資金額,引導民工簽字確認,確保能將一份份承載著汗水與期盼的工資款準確交到他們手中。現場洋溢著喜悅和感激之情,多位民工連聲道謝,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