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蓬江畔鄉村如畫
“現在農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生活品質越來越高。”說起鄉村生活環境的變化,黔江的老百姓十分高興。“天藍,地綠,水清,生態好,讓人心情格外舒暢。”
鄉村生態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為切實保護好綠水青山的良好生態環境,近年來,黔江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帶動鄉村自然資源不斷增值,推動自然資源價值轉化,逐步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落實空間管控
筑牢生態屏障
嚴格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加快建立健全以2個自然保護區為主體、4個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常態化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行動和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監管,完成37個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問題線索點位的實地核查,無新增違法違規情況,歷史問題整改率達100%。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深做實林長制,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森林管護141.3萬畝,營造林1000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以上。加快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建設“綠色礦山”1座。因地制宜開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土地綜合防治,全面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加強武陵山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建設管理,維護野外動物監測網絡和5個固定生態系統監測樣點。
推動綠色發展
減少面源污染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持續推動化肥科學施用技術,實現農藥化肥減量增效,2024年肥料利用率平均達到42%。實施統防統治12萬畝次、綠色防控覆蓋面達到55%,全區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132.3萬畝、技術覆蓋率達93.5%。加強農用地土壤保護,完成36個村社重點區域耕地周邊涉鎘重金屬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9.45%。
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廣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達到90%以上。
加強農膜回收利用。持續完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補貼機制,地膜487.705噸,棚膜23.59噸,包裝物63.6噸,農膜回收率94.67%。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鄉村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面貌引導。建設巴渝和美鄉村先行村11個,巴渝和美鄉村推進村69個,巴渝和美院落100個。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利用。規范生活垃圾收集運輸,持續深化生活垃圾“戶分類、村社收、鎮街轉運、區處理”模式,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保持100%。
實施農村改廁質量提升行動。完成村戶廁所改造847戶,其中農村特困群體戶廁改造80戶、“四格式”戶廁改造試點40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穩定在85.9%以上。
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動。完成21個村環境整治,新增26個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管控),累計完成131個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78%。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清零行動。全域12條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治理面積7520平方米,提前1年完成目標任務。
強化生態建設
培植生態文化
踐行“兩山”理念。成功創建市級阿蓬江流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
加強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美麗重慶,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推進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美麗庭院等建設。多矩陣開展網絡宣傳,開展“美麗黔江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趕場天活動等專題宣傳活動10余場(次),召開新聞發布會4場。
今年,黔江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統籌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村莊干凈整潔、農業綠色低碳、生態環境優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以自然生態保護修復為重點,構建良好農村空間格局;以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為重點,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提升農村幸福宜居品質。實現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構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美麗鄉村。
(記者 羅躍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