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場全景

中醫院領導主持開班儀式

小鹿AI醫生啟動儀式

為專家頒發聘書

學員提問
本報訊 (記者 徐朝政 文/圖)峽谷城春意漸濃,會客廳萬物欣榮。3月7日,黔江區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提升培訓班隆重開班,共話黔江中醫藥新未來新起點。該培訓班由黔江區衛生健康委主辦,黔江區中醫院承辦。黔江區衛生健康系統委機關各科室負責人、30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主要負責同志、民營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等共300余人參加培訓。
此次培訓聚焦“科技賦能”與“文化傳承”,既是落實國家中醫藥振興發展戰略的務實舉措,也是推動全區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培訓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袁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陳廣泰教授分別上臺授課,并和臺下學員互動交流。現場還舉行了黔江區中醫院高質量發展顧問聘任儀式,區中醫院為袁鐘教授頒發了聘書。
講座中,陳廣泰教授以《DeepSeek醫療應用與AI辦公效能提升》為題,圍繞deepseek寫作與健康科普創作、AI論文寫作與PPT制作、AI短視頻創作與數字人、做人與治病救人等內容與學員進行了交流學習與實戰演練。袁鐘教授以《醫療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問題——做人、做中國人、做共產黨人和做治病救人的人》為主題,就如何提升中醫藥文化認知感和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使命認同感,以及從醫道德、使命擔當、做人與治病救人等內容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講解。
學員黃明江說,傳統中醫有了科技的加持后可利用發展空間更廣闊,他對醫生的職業使命、道德素養,用治病救人來詮釋醫者仁心的真諦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中醫藥文化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理論制度上的創新,更包括與時俱進的傳承?!鼻瓍^中醫院黨委書記孫章華表示,當前,DeepSeek等大模型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醫療領域,中醫藥文化宣傳和推廣、中醫藥健康管理和服務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此次培訓聚焦“科技賦能”與“文化傳承”,既是落實國家中醫藥振興發展戰略的務實舉措,也是推動全區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據悉,接下來,黔江區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繼續全面提升中醫人文素養,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筑牢醫德防線,弘揚清風正氣;緊跟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浪潮,深度思考,樹立AI輔助醫療、管理服務的全新理念,向效率要空間,向創新要動能;進一步認清中醫的優勢和特色,推動中醫藥管理服務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中醫藥醫療服務質量跨越式提升,為全區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鏈接
在培訓班間隙,記者與兩位權威專家展開對話。面對新時代中醫藥發展命題,兩位學者展現出不同的觀察維度:一位聚焦科技浪潮,一位著眼文化根脈,讓我們看看兩位專家的深度解析。

陳廣泰:AI賦能醫療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時代,有一個觀點愈發清晰:取代你的并非AI本身,而是那些比你更善于運用AI的人?!痹诮裉斓闹v座中,陳廣泰教授著重強調了這一點,并指出醫護工作者掌握AI工具已成為必然趨勢。
陳廣泰在講座上深入剖析了AI在日常工作中的多元應用。比如在文字處理方面,起草文件、撰寫匯報總結時,AI能快速梳理思路、組織語言,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創作新聞稿時,它可以精準抓取關鍵信息,使稿件更具時效性和吸引力;進行科普創作時,AI能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內容,讓大眾更容易理解。在演示文稿制作上,AI能根據內容快速生成美觀、邏輯清晰的PPT模板;對于論文課題寫作,它還能輔助查找資料、提供研究思路。陳廣泰說,AI工具不是專業的替代品,而是助力專業發展的強大羽翼,我們應積極擁抱AI,緊跟時代步伐。
陳廣泰表示,今天,黔江區中醫院還正式發布了小鹿AI醫生助手,這是醫院在AI領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次培訓意義重大,旨在幫助醫護人員融入AI時代,熟練運用AI工具。通過AI技術,醫護人員能夠在就醫、看病、中醫論證、個體化治療等環節,為群眾提供更優質、高效、精準的服務。小鹿AI醫生助手具備24小時在線服務的能力。當群眾身體不適,比如掛號就醫、服務咨詢或者需要急救時,只需在線連接小鹿AI醫生助手,就能獲得初步的診斷建議。其后臺與醫院的專職醫生緊密對接,一旦遇到復雜問題,醫生能及時介入,為群眾排憂解難。
提升醫護人員運用AI的能力,是服務黔江百姓的重要一步,也能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讓中醫藥事業搭乘AI時代的快車,不僅能讓群眾在就醫過程中收獲更好的體驗和療效,更能讓中醫中藥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題,提升群眾的健康福祉 。

袁鐘:仁心仁術鑄醫魂 中醫藥文化興黔江
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讓醫學回歸人文溫度?袁鐘教授開具的首張處方應是“關愛”。
袁鐘表示,現代醫學在取得技術突破的同時,亟須重建“見病更見人”的人文關懷體系。他提出醫者當以救厄立志培育濟世情懷,以氣節立人堅守職業操守。在黔江鄉鎮衛生院調研時,他發現那些能與患者建立長期友誼的醫生,往往成為當地最受尊敬的幸福群體。
“醫療不該是冰冷的儀器對話,而應是兩顆心的溫暖相遇?!边@番話引發全場共鳴。袁教授說,他自己是搞醫學人文的,近年來醫療行業里面的這些人,技術都發展得非常好,但最缺的就是和人打交道,跟患者打交道就是最基本的醫學人文,醫生們要學會怎么關心人、重視人、幫助人,這是最基本的東西。醫療行業,它不是簡單的冷漠的或者是無情的行業,它不是把一個個患者當做機器,那要求什么?就要學會尊重患者。
作為從三峽庫區走出的學者,袁鐘對黔江發展有著深切期待。他敏銳指出,這片被武陵山水浸潤的土地,正孕育著中醫藥復興的獨特機遇——高達65%的森林覆蓋率滋養著多種道地藥材,土家苗漢交融的文化土壤保存著鮮活的民間驗方。“這里完全有條件打造中醫藥文化城,讓懸壺濟世的古訓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
袁鐘教授結合全國考察經驗,認為黔江今后在產業端,完全可以構建“中藥材種植—精深加工—康養旅游”全鏈條,培育“家家知養生、村村有藥圃”的健康生態,讓青山變金山,助力群眾增收。后期還可以建設輔以中醫博覽、非遺傳承、診療體驗于一體的中醫文化,進一步探索黔江獨特的中醫藥產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