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李浩 通訊員 張雨楠)近日,筆者在彭水自治縣紹慶街道白云南城停車場看到,車輛都整齊地停在規劃好的車位上。“現在有了車位,停車方便多了。”白云社區居民李云連連感嘆。
白云南城停車場周邊多為單體自建樓棟,建設時間較早,無配套設施,久而久之,原“溝溝中學”的閑置壩子逐漸轉為停車場地和雜物堆放場所。因車多位少、場地內部管理混亂、車輛進出困難等問題,居民之間矛盾頻發。
該縣住房城鄉建委了解到該問題后,聯合紹慶街道白云社區,在原“溝溝中學”的閑置壩子推行“共建+共商+共管”的停車管理模式,通過制定和完善社區停車公約、科學劃分停車位、加強早晚高峰停車引導、實施錯時共享停車、停車收益共享等方式,破解老舊居民住宅區停車難題,形成“居民維護、專人管理、社區監督”多方共治共管的新局面。
新城人民廣場旁無人管理的閑置土地被建成臨時露天停車場;縣壩街老縣醫院閑置用地在拆除原有廢棄建筑后,也被用于建設小微停車場……老舊小區、閑置用地從停車“一位難求”到“有位有序”,這是我縣積極探索開展社區自治停車場管理的縮影。
近年來,我縣深入推進民生實事系列工作,按照“便民利民、因地制宜、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則,立足城區實際,充分挖掘城區停車潛力,利用閑置用地和城市邊角地開展公共停車場和小微停車場建設工作,建設了一批規模小、投資小、就近便民的小微停車場和臨時停車場。
針對群眾關心關注的停車難問題,彭水縣不斷積極探索試點錯時共享停車等措施,縣政府動員有條件的機關單位,把停車位拿出來,通過在線監測和管理“錯時共享”,讓空閑的車位充分運轉起來,更好地解決廣大市民的“停車難”問題。同時,對老小區、老校區、老醫院、老商圈等場所,有效利用橋下空間、城市邊角地、院壩空地等區域,積極盤活城市閑置土地,深挖潛在剩余空間和可改造資源建成公共停車場。
同時,彭水縣按照“盤活閑置資源資產、讓民生實事助推基層治理”的工作思路,不斷推進停車場的場地優化、設備完善、人員配置等,確保停車有位、管理有方、泊車有序,以良好暢通指數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把解決“四老”區域停車難和城市邊角地塊、儲備閑置土地管護難問題結合起來,通過網絡問政平臺、社區院壩會、走訪調研、年度停車基礎設施普查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儲備土地、橋下空間等零星地塊,把公共停車場建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彭水縣建成城區公共停車場5個,投用公共停車泊位1292個,并鼓勵基層納入自治、實施錯時共享,極大緩解了‘四老’區域的停車難題,惠及市民群眾約4.8萬人。”縣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縣住房城鄉建委將不斷完善打造公共停車“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著力補齊民生短板,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