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黔江區召開“情系家鄉 同心‘黔’行 建設中心城市”座談會。28位在外領導、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奔赴家鄉、齊聚一堂,暢談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13名與會代表圍繞“迎接高鐵時代 建設中心城市”主題進行交流發言,共敘鄉情、共迎新春、共謀發展,為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獻計獻策。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副秘書長、海軍政治部原副主任、少將姚文懷
“要加速推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為建設中心城市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姚文懷指出,黔江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要以時不我待的決心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特別是要發揮好紅色文化的作用,開拓創新,讓紅色文化真正融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大格局中。要以開放的視野和胸懷打造區域文化,學習周邊區縣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因地制宜,真正打造武陵山精神文化高地,創造無愧于黔江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要以城鄉融合的思維精心打造鄉村文化,吸引消費者、投資者來黔投資興業,讓黔江高顏值變為高價值。要以守正創新的理念來繁榮網絡文化,讓“寧愿苦干 不愿苦熬”的時代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原黔江地區行署辦公室副主任、行署副秘書長,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袁本樸
袁本樸在發言中細數了國內外多個縣、市、國家的龍頭產業、企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黔江區要深度挖掘具有本地特色、本民族特色的優勢產業,一抓到底,做大做強,做成全市第一、全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讓特色優勢產業帶動黔江區經濟騰飛。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行政局局長鄔光榮
鄔光榮指出,黔江區是武陵山區的一顆明珠,我們要跳出黔江看黔江,面向未來看黔江。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黔江區要發揮好政策優勢、生態優勢、地域優勢、人才優勢和后發優勢,深度挖掘、系統概括新時代賦予黔江新的時代精神。要找準著力點,樹立具有黔江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地理標志,強化政策驅動,將渝東南片區乃至武陵山區的文化旅游資源串珠成鏈,吸引消費、留住消費。他表示,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平臺優勢,不遺余力支持家鄉發展。

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教授鄔小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鄔小軍說,“高鐵時代為黔江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機遇、提出了挑戰。我們要煥發精神,趁勢發展,搏出一個美好未來。”鄔小軍認為,要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需要黔江區委、區政府深度解讀新時代“寧愿苦干、不愿苦熬”新的精神內核并一以貫之,要把抓好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樹標桿、立旗幟。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尋求黔江區在“AI+”產業、大健康產業方面發展的新突破,填補黔江經濟發展洼地。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禹
王禹認為,對于現代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來說,兩大因素至為重要,一是資源和資本,第二就是人口和人才。高等院校本身不僅培育高級人才,同時也是一個可以拉動消費、服務業的綜合經濟體,高等教育發達的地方,往往也是吸引人口流往的地方。黔江區目前有兩所大學,這為黔江區建設渝東南教育中心和建立一所本科院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高鐵時代將黔江至主城的車程縮短至1個小時,能夠極大地促進本土高級人才回流和外來高級人才引進,這將對黔江未來的發展帶來質的變化。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他將竭盡所能,挖掘和開拓相關資源,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發展。同時,王禹還表示,四川大學有優厚的考古研究資源,對于黔江正陽白堊紀恐龍化石保護性開發利用方面提供研究性支持。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煦海
陳煦海指出,教育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中起到關鍵作用。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故鄉若召喚,游子必響應。他將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用心理學賦能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一是用心理學賦能黔江教育,運用已成型的“聚焦師生情緒素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二是用心理學賦能社會治理,以“理性平和,樂觀進取”的社會氛圍為區域中心城市發展的方向,促進社會和諧;三是用心理學賦能文旅產業,用高鐵解決游客“愿意來”的問題,用心理學解決讓游客“忘不掉”的問題,促進黔江文旅行業發展。

北京大學人事處干部熊錦
熊錦認為,優秀教育資源、生源的流失是制約黔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高鐵時代”的到來,為黔江區建設打造渝東南教育高地,以教育帶動百業,帶來了曙光。他建議,要推動中小學教育走出去,促進中小學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貫通,積極開展優秀教師培訓,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要全方面保障教師隊伍的薪酬待遇,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同時,要發揮區域優勢,用好政策支持,把高等教育引進來,與高校開展地校合作,開展產學研轉化,建設大學生實踐調研基地,吸引在校大學生參與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進程中。

北京大學在讀研究生李渝桃
作為一名法律專業在讀研究生,李渝桃表示,將立足自身專業優勢,為家鄉建設盡綿薄之力。他說,在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發展過程中,不論是旅游產業、農業還是在招商引資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以法律政策保駕護航。他建議,要加強法治建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時加大法律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服務體系,為特色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保障各產業的持續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成都黔江商會會長童敏莉
童敏莉指出,商會作為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應責無旁貸地成為鏈接家鄉政府與商會企業家的紐帶,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履行社會責任、加大旅游推廣、本土文化傳承等工作,引導會員企業家們回到家鄉開疆拓土、投資興業,為黔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成都市黔江商會將一如既往地宣傳、推介黔江,為黔江“雙招雙引”吶喊助力,發揚“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時代精神,打造黔商品牌,努力做好牽線搭橋工作,為家鄉經濟建設發展獻智出力。

北京博信文化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兵
劉兵建議,迎接高鐵時代,要抓住旅游不放松。要利用好黔江青山綠水的優勢財富,讓旅游強有力地支撐起黔江的GDP。要深挖文化內涵,講好黔江故事,打造黔江文化的“拳頭”產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吸引到黔江,促進黔江的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借助高新科技,升級產業、做強產品,讓游客有獨特的體驗,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借助科技賦能農特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上海鏈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穎
曾穎表示,要聚焦縣域經濟,立足黔江特色資源優勢,推動黔江產業集群式發展,為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她建議,要營造開放、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強化土地、人才、金融全要素保障,創新項目驅動模式,強化科技賦能支撐,給足企業發展的安全感。要精準鏈接資源,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高效處理企業各類問題訴求,積極吸引外地企業來黔投資興業,助力其扎根黔江、蓬勃發展。要對標當地標桿企業,抱團發展、互利共贏,開展深度戰略合作,讓更多投資者帶著資金與智慧來建設黔江,實現政企“雙向奔赴”。

壹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丹
張寶丹表示,當前她正在牽頭組建浙江省黔江商會,擬把在浙的黔江籍創業投資者召集起來,反哺家鄉的發展,讓更多的投資者親身感受黔江的文化、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商貿機會,為建設“活力黔江”而奔走相告。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需要各類人才、投資者、資金流、信息流的碰撞,需要新的觀念、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服務手段,需要創新求變,招引“旅游、商業、康養”聯動一體的投資商來黔江投資興業。要為建設“魅力黔江”而加油鼓勁,黔江要成為投資的熱土,就要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購、宜學的生態環境,增強獨特吸引力,拓展“蓄水池”功能,循序漸進,為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添磚加瓦、加油鼓勁。

廣州黔江商會會長李云峰
李云峰建議,要強化硬件投入,快速提升黔江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吸附力”,吸引周邊城市或周邊城市外出務工人員回到黔江安居樂業(創業)。要全面提升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包括酒店、機場、高鐵站的服務水平,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景區為紐帶,以全區民眾服務水平為基礎,全力打造屬于黔江獨有的特色文旅產品和服務業產品。政府各部門要持續轉觀念、優服務,讓小企業在黔江好注冊、好成活、活更久,也要全面提升黔江的營商環境,讓大企業愿意來投資、主動來投資。
(記者 王仿 王巧西 費玉瓊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