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鐵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為黔江加快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擘畫了美好藍圖。當馳騁不息的高鐵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怎樣培育富民增收新動能,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近日,記者采訪了黔江部分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們為“迎接高鐵時代 建設中心城市”建言獻策,共話發展。
區人大代表孫文武:黔江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新使命,要求我們“強己利他”發揮“頭羊”作用。搶抓高鐵機遇、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全區上下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一鼓作氣、綿綿用力,明晰思路、務實工作。建議根據黔江實際,治理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盡快完成相關規劃建設,將“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打造成為中國品牌乃至世界旅游之都。加快“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戰略,推動黔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區人大代表何孟林:作為一名區人大代表,要積極參與大討論活動,當好區委聯系群眾的橋梁,以高質效的監督助推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建“中心”要避免“平均發力”,要舉全區之力打好“兩大攻堅戰”,一個是發展以“鋁產業鏈”為重點的材料產業;一個是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的區域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把綜合交通樞紐的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規范涉市場主體執法檢查,變檢查為指導,真正做到“無事不擾”。全面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分類有序處置,讓市場主體有心、安心發展。
阿蓬江鎮人大代表張洪:作為全區面積最大、資源稟賦獨特、農業基礎良好的阿蓬江鎮,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狠抓基層社會治理,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突出“產業興農”這一重中之重,持續建設“一江兩岸”休閑旅游觀光帶和柑桔產業示范帶,充分開發和利用好鎮域“一江兩岸”獨特風光資源,探索“農業+生產加工”“農業+旅游”“農業+文創”等模式,實現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聚焦“和美鄉村”這一根本愿景,持續推進阿蓬江沿線農房改造提升,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深化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積極創建產業旺、生態美、環境優的和美鄉村。發揮“黨建引領”這一核心作用,深入實踐“黨建引領+”的基層治理模式,全面提升“141”基層智治效能,積極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著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村精神風貌。
正陽街道議事代表張歡:大討論活動有助于激發市民的參與熱情,增強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黔江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步伐。建議在高鐵站旁建設大型立體停車場,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緩解停車難題;打造“高鐵 + 旅游”精品線路,加大黔江文化旅游宣傳,塑造城市文化和旅游品牌新IP。在高鐵站設置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一站式購票、導游、租車服務,為主城游客“周末去哪兒”的問題提供選擇;加快建設高鐵商貿物流園區,吸引電商企業、快遞物流總部入駐,借助高鐵的快速運輸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黔江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等商品的對外流通效率。
石會鎮人大代表費遠忠:高鐵即將開通,黔江與重慶主城及全國各地的交流交往更加便捷。黔江作為武陵山福地,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文化將會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眼球,做靚旅游名片、做精旅游產品、做實旅游服務帶動中心城市建設迫在眉睫。中元村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是市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要深挖民族特色文化、發展假日經濟,吸引城市游客周末游、假期下鄉體驗生活等,把特色文旅產業打造成鄉鎮新名片,助推黔江渝鄂湘黔邊際中心城市建設。
區政協委員張小琴: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或行業協會牽頭,搭建涵蓋各主要行業的市場價格監測平臺。定期收集黔江本地、高鐵沿線區縣和主城的商品價格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為本地商家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價格信息參考。
整合產業鏈資源,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競爭規則和法律法規的價格聯盟,避免惡意低價競爭導致服務質量下降,保障產業的穩定發展和從業者的合理收益,增強黔江特色產品在高鐵經濟圈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邀請專家講解高鐵經濟下的市場定價理論、成本控制與利潤平衡技巧、價格彈性與消費者心理等知識,增強商家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鼓勵商家推出針對高鐵旅客的優惠活動,以促進消費市場繁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記者 田丹 李詩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