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黔江區信訪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信訪工作基層基礎這個“牛鼻子”通過探索“四個一”包案督辦、“6+X”訪調對接機制、“法治引領+”等多項務實有效的工作機制,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信訪工作一抓到底
日前,經過整改,黔江區城東街道文匯居委譚家灣安置區完成了1524戶和面上其他區域13000余戶的天然氣整改提升,剩余5萬余戶正有序推進整改,切實做到了政府兜底、群眾受益,進一步提升群眾“三感”。
譚家灣安置區天然氣一直不穩定,而且安全隱患大,早在2023年11月,有市民向黔江區信訪辦反映譚家灣安置區天然氣老化、不標準的問題。
信訪辦第一時間受理研判,將這一信訪事項納入群眾信訪問題清單,“派單”給區政分管領導包案化解。“接單”后,分管領導一時間召集區信訪辦會同區經信委、城東街道、燃氣公司等單位第一時間進行了現場查勘。
原來,城東街道文匯社區譚家灣安置區天然氣管網是20年前安裝的,加上以前外接管網年限已久,出現老化、腐蝕、管線被壓占等情況,且住戶接入室內的燃氣管也是普通管材,沒有安裝報警裝置和自動閘閥等問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癥結”找準了,相關責任單位立即進行專題會商,決定對該安置區住戶燃氣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按照輕重緩急情況逐一整改銷號,確保了迅速整改落實。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以上矛盾的成功化解得益于區信訪辦建立“四個一”包案督辦機制,壓實屬地屬事責任,推動群眾合理訴求及時解決。何為“四個一”掛牌督辦機制?即落實信訪問題由一個領導包案,建立一套專班推進,制定一個方案解決,對信訪事項一抓到底的辦案機制。區信訪辦認真貫徹黨紀學習教育精神,壓實信訪工作責任,推動信訪突出問題化解,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真正做到群眾滿意。
另外,黔江區信訪辦還創新開展“6+X”聯調機制化解矛盾糾紛。2020年,黔江區在原有信訪接待中心基礎上,成立黔江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充分發揮“樓下來訪接訪、樓上綜合調解”一體化運行實效,促進信訪問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
“6+X”聯調機制,即整合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司法局等50余個單位資源力量,健全訴調、警調、檢調、訪調、仲調、律調“六調”,以多方參與促進信訪事項高效化解,將調解與信訪深度融合,構筑大調解工作格局的創新實踐。經過幾年的探索,區信訪辦助推打造“天理良心調解室”“發銘調解室”等金牌調解品牌,深入推進“駐區信訪辦調解室”“駐區法院調解室”“駐村調解室”,及時有效化解群眾在來信來訪中反映的問題,達到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的效果。
打通群眾“最后一公里”
碧桂園小區是黔江區較早建成的小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大多問題集中在業主和開發商、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業主頻繁上訪。碧桂園面臨的狀況并不是黔江區社區中的個例。如何破題?“法治引領·小區治理”成為區信訪辦解鎖小區治理困局的“金鑰匙”。
2024年,區信訪辦全面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探索出“法治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在黔江區推廣信訪網格員制度,發展1800余名信訪網格員,利用微信群、qq群、抖音、快手等平臺,全面掌握群眾矛盾點,及時引導群眾合法合規解決問題,前移基層群眾工作重心,碧桂園等小區目前已經形成小區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動。
在農村,“法治引領·鄉風治理”同樣發揮了積極作用。濯水鎮探索創新了“鄉賢說事”等基層自治議事載體,在轄區選聘45名有見識、有擔當、有威望的當地人才,積極完善“敞開說——大家議——齊心辦——鄉賢評”的閉環議事規則,鼓勵村民人人“當法官”,積極參與解紛止爭,在觀點交鋒中不斷提升法治意識、強化守法理念。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區信訪辦回應時代要求,創新工作機制,抓住了信訪工作基層基礎這個“牛鼻子”。幾年來,全區信訪總量持續下降,信訪秩序持續好轉,群眾滿意率持續上升,全力交出了信訪工作高分答卷。
(記者 徐朝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