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委書記羅成參加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本報訊(記者 費玉瓊)11月5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重慶市召開“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黔江區委書記羅成在發布會現場從推動解決群眾就近看大病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以及推動基層“資源下沉”等方面回答了記者提問。
羅成說,黔江地處渝東南山區,距離重慶主城約300公里,導致群眾前往市級醫院就醫極為不便,群眾迫切期望在家門口能看大病、看難病。黔江區緊抓此契機,通過增加政府投資并利用中央資金的引領作用,實現了區域公立醫院的均衡布局;強化了包括腫瘤、心血管、重癥醫學和兒科在內的10個專科建設,并成功申報國家腫瘤臨床重點專科。深化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執行重慶市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計劃,使醫療服務收入占比相較于項目實施前提升了4個百分點;同時,黔江區還加強了與高水平醫院的合作,顯著提升了本地就醫能力。群眾在家門口也能看大病、看好病,區域內就診率提高了2.1個百分點。
羅成說,黔江區致力于推動資源、人才、技術和服務等“資源下沉基層”,確保優質醫療資源貼近群眾。對此,我們通過財政支持和基層醫療服務收入提取的方式建立“資金池”,專門用于基層醫療設施改善、人才培養、設備更新等方面。針對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短缺的問題,近兩年來,已派遣86名專業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助力建立10個業務科室并推廣20多項新技術。依托中心醫院,建立了覆蓋全區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診斷等資源共享平臺,配套“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利益聯結機制,自改革以來,全區“基層檢查、上級診斷”12.7萬人次,鄉鎮衛生院診斷準確率不斷提升。此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還全面開設了糖尿病、高血壓“兩病”門診,確診患者即可納入專項用藥保障機制。這些改革舉措使全區基層診療量占比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