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譚鵬)近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了2024年重慶市“三基三嚴”大比武結果,黔江區3家醫院斬獲佳績。
據了解,全市參加“三基三嚴”大比武醫療機構共177家,其中,市衛生健康委委屬醫療機構18家、區縣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64家、婦幼保健醫療機構39家、民營醫療機構56家。參賽總人數8709人,其中,醫師4352人、護士4357人。經過激烈角逐,黔江區婦幼保健院獲婦幼保健醫療機構成績排名(護士)第一名、黔江民族醫院獲民營醫療機構成績排名(醫師)第一名、黔江中心醫院獲區縣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成績排名(護士)第二名。黔江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三基三嚴”訓練、比賽,能夠有效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保障醫療安全。
近年來,為促進黔江區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黔江區采取了四項改革措施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著力就醫和診療新格局體制機制建設。搭建全域緊密型醫共體整體框架,依托黔江中心醫院重新組建1家總醫院、在黔江區老城區和新城區各組建1家社區醫院集團、建立4個醫療衛生次中心,建立管理、責任、服務、利益“共同體”體制機制。黔江區衛生健康委下放人財物管理權到“次中心”,賦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源整合、協作服務、協調發展。全域緊密型醫共體模式的新體系,推動了不同等級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落實和分級診療體系形成,醫共體內醫院呈現病人上轉、下轉“一降一升”態勢,2024年1-6月,就診病人上轉率同比下降57.5%、下轉率同比上升129%。
著力資源集聚提升大病救治能力。依托項目破解醫院搬遷資金缺口,預算近3億元資金為公立醫院配置一批醫療設備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助力醫療機構快速搬遷,黔江中心醫院于2023年5月完成整體搬遷,黔江區中醫院等機構“順次騰挪”,城區醫療衛生資源逐步優化。內外雙輪驅動提升能力,縱向分析學科專科現狀、橫向比較發展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支持重點學科專科發展;依托重慶市把示范項目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衛生健康一體化重點項目,向高校和高水平醫院借力借智,黔江中心醫院建成重慶大學附屬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網絡聯盟醫院,創新項目制合作方式、建立組團式幫扶機制,華西技術和管理加快平移黔江,實現了疑難病診治用華西方案、高難度手術有華西專家。示范項目資金支持建立區級醫療技術資金池,支撐引進學科帶頭人2名、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44名、“銀發”專家11名,全區副高級以上衛生專業人才總數占渝東南兩區四縣總數1/3以上。
著力立體化急診急救運行機制建設。示范項目支持,依托黔江中心醫院基本建成急診急救“六大中心”,卒中中心成為三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建成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區縣級創傷中心和咯血中心,建成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基本形成了上下聯動、信息聯通、綜合診療、多科聯合、防治康復全鏈條的立體化急診急救體系。與此同時,示范項目支持建成覆蓋全域的資源共享“五大中心”,配套“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群眾在鄉鎮衛生院檢查、黔江中心醫院出具診斷報告,2023年以來,全區“基層檢查、上級診斷”12.7萬人次,鄉鎮衛生院診斷準確率提升26%。
著力醫療衛生應急響應機制建設。示范項目支持,完善了梯次化響應衛生應急隊伍體系,組建了1支市級緊急醫學救援衛生應急隊伍、3支區級衛生應急隊伍和2支背囊化快速反應小分隊,推動“0分鐘公眾自救互救、3分鐘院前急救、30分鐘快速小分隊、1小時市級專家隊伍、2小時區縣級隊伍、3小時市級隊伍”六層次衛生應急力量高效運轉機制加快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