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復雜,涉及部門多、環節多、材料多,跨度時間長,是企業開展項目建設中最頭疼的環節。近日,位于黔江區的重慶榮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拿到了四個許可證,企業開工跑出了“加速度”。

企業一次性領“四證”
“當天上午一口氣就拿了四本證,4個窗口下來,10分鐘不到,真是‘神速’。”該企業基建部相關負責人金磊感慨地說,黔江區政府部門為企業辦證“開綠燈”,實實在在幫企業發展省下了不少的麻煩。
據了解,企業要達到開工條件,必須要辦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以下簡稱“四證”),這4個證缺一不可。加之工業企業以生產為主,沒有專職的項目建設申報專員,對項目的基本建設流程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需要到哪些部門辦理哪些事項,導致很多企業在開工之前,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跑手續。
“以前辦完這些證件至少要兩三個月,費時費力不說,還耽擱企業開工時間。”金磊告訴記者,現在經過相關職能部門精簡手續以后,企業提前備齊相關資料,在網上提交申請,經過部門審核過關以后,直接去拿“四個證”這對于企業來說,節約了時間成本,加快了開工速度,更增強了在黔江發展的信心。

企業相關負責人在領證
記者了解到,為全力推動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用,黔江區委特此印發了《<關于重慶市黔江區“交地即領證”“交地即開工”(四證聯發)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明確工作目標、適用范圍、工作內容、申請材料后,將“四證”審批時間由92個工作日縮減至1個工作日,基本形成了工業倉儲建設一件事一次辦的局面。
“重慶榮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四證齊拿’這一喜事,不僅在黔江區,在渝東南都是首例。”黔江區規資局副局長陳林說,黔江區以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為基礎,探索建立工業倉儲項目“四證聯發”機制,從政策和要素方面保障項目落地開工。在推進過程中,認真梳理企業申報事項,重構審批流程,并進一步精簡申報材料,降低企業成本,把責任落實到人頭,全面統籌推進。

企業相關負責人在網上填報相關資料
“如今‘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正在成為黔江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黔江區住建委副主任劉正江說,在實際工作中,住建、規資部門指導企業充分運用區域評估成果,降低項目落地成本,通過開展提前服務,大幅壓縮審批時間,利用土地出讓公示期,采取模擬審批、告知承諾等方式,將“四證”審批時間大幅縮短,成功實現拿證即開工。
下一步,黔江區還將總結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四證聯發”改革政策宣傳力度,推動全區產業項目快速落地。

規資、住建等部門上門為企業服務
改革舉措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記者從黔江區規資局、區住建委等部門了解到,在推進“四證聯發”改革的過程中,黔江區進一步革新服務方式、下沉服務重心,加強集成服務,統籌推進,為企業開工提速度、添溫度,更好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穩步良性發展。

"四證"領齊,企業開工了
一是明確責任主體,全面統籌推進。制定《重慶市黔江區“交地即領證”“交地即開工”(四證聯發)實施方案(試行)》,明確園區、規劃、住房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服務企業落地生產的主體責任,讓企業“有門可尋、有人可問”。
二是開展區域評估,執行凈地出讓。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工業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由政府出資開展區域整體評估,并將其成果作為告知承諾制的重要依據,確保土地出讓前,完成“三通一平”等基本開工條件。
三是精簡申報材料,降低企業成本。將不同階段、不同部門需重復提交,以及可重復使用的材料合并歸類,政府部門制發的前置材料由部門主動推送,大幅精簡企業報件材料。
四是重構審批流程,推行模擬審批。將土地獲取流程和工程建設審批流程合并,并創造項目模擬審批流程,查找審批流程堵點、難點,確保企業報件時僅需完成資料復核,即可獲取“四證”。
五是推行告知承諾,強化過程監管。按照“聯合監管、各負其責”原則,建立覆蓋項目開工建設、竣工驗收、達產復核等環節的監測核查機制,指導督促企業加強合同履約。
(記者 徐朝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