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柳強在廠區門口留影。
近日,在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位于黔江區),重慶耀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里面,200多個工人正抓緊生產、組裝、打包,再過幾天,這批軟磁產品將運往珠三角等沿海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個國家。“工人們干過的程序,我都干過。這個公司就是這樣一手一腳打拼下來的。我們的目標是要把黔江軟磁賣到全世界去。”該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茅柳強正在廠里指揮生產,看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他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
搏商海:“草根”抱團闖市場
茅柳強是浙江省嘉興市桐鄉人,地道的農民出身,生活的艱辛讓他早早進入社會。茅柳強自己開玩笑說,72行,他干了差不多70行,工地打雜、綠化包裝、電機組裝,哪里能賺到錢,茅柳強就往哪里鉆,不知干了多少臟活累活,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茅柳強的骨子里充滿冒險精神,他深知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兜兜轉轉10多年下來,生活漸有起色。2001年,不安于現狀的他毅然回到老家,決定自立門戶。一個深秋的夜晚,茅柳強召集了幾個親戚朋友,共謀創業。茅柳強拿出所有積蓄,和其他3個股東籌集了45萬,正式創辦了桐鄉耀潤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小電子、軟磁等產品。

茅柳強(左一)在查看軟磁產品。
創業之初,茅柳強既是股東,又是企業的工人,由于資金有限,他只得和親戚朋友們親自上陣,和大家一起上生產線,熬夜加班。為了有個好銷路,茅柳強白天四處奔忙,對接客戶,找銷路,足跡遍布江浙廣滬等地區,憑著產品過硬質量,產品很快就打開了銷路,工廠迅速獲得盈利,步入正軌。不料,命運很快給了他沉重一擊:一位客戶下了一個大單,卻賴賬不還,公司將面臨幾十萬的虧損,瀕臨破產。茅柳強多次找到客戶協商,希望對方答應分期償還貨款,最終成功化險為夷。
換陣地:轉戰黔江買“飛地”
自2001年在浙江創立桐鄉耀潤公司,茅柳強已在軟磁材料行業深耕22年之久,如今企業的年產值早已上億。2019年,茅柳強在參加一次招商引資活動中,把目光瞄準了重慶市黔江區。

軟磁自動生產線。
“產業遷移是大趨勢,早在幾年前我們便籌劃布局中西部。重慶水電資源豐富,處于西部交通網絡的樞紐地帶,可以輻射更廣的區域。”茅柳強說,近年來,因強大的能源優勢和四通八達的交通,中西部地區正在逐漸占據人們的視野。
2019年9月,在重慶黔江區招商引資政策下,茅柳強帶領團隊來到重慶,成立重慶耀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人民幣,并在園區買了60余畝的土地。公司主要產品為綠色照明、開關電源、通訊、抗電磁干擾、計算機、新能源汽車、多媒體、電子機械等行業配套用高檔軟磁鐵氧體磁性材料。
隨著黔江分公司的飛速發展,如今,茅柳強一個月有20天左右的時間,都待在黔江,親自指揮生產。看著正陽園區外那寬闊的馬路,和成片的廠房,茅柳強感慨萬千。
在短短3年內,黔江分公司迅速成長。目前已擁有6條生產線,車間一律采用全自動化生產設備,承擔起桐鄉耀潤總廠生產主力的任務,其主要產品包括錳鋅鐵氧體等軟磁材料。華為、三星、長虹、美的、雷士等知名品牌均是其重要客戶,帶動了黔江200多群眾就業。
獲扶持:企業跑出“加速度”
“2020年5月,廠區動工修建;2021年3月,一期項目全面建成;2021年6月,黔江的工廠正式投產,當年產值就達到了5000萬。2022年,重慶黔江分公司實現年產值1億元以上,年稅收600萬元。”茅柳強說,這既是公司創業的輝煌,也是黔江這片土地創造的奇跡。除了企業打下的根基,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政府的“助推力”企業才能跑出“加速度”。
“從簽約到落地,政府非常重視,做了大量的工作。”茅柳強手指著公司廠房外的公路說,當時這里還是荒坡,交通不方便,工廠在修建的同時,政府也在抓緊修建園區的基礎設施,專門修了一條馬路接通了廠區大門,加固了廠門口的堡坎,出入更加便利。“廠區里面有高壓線,導致廠房修建受阻,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得知以后,協調遷移了高壓線,”茅柳強說,僅僅一年時間,廠房建好了,周圍的基礎設施也大大得到改善。

工人在抓緊生產。
在后期生產中,還得到了園區和相關部門簡化辦事流程,信息服務對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建成投產后,也持續得到政府的優質服務,在政府的政策性指導、政策優惠、申報幫助、稅費減免等扶持下,公司于2022年獲得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獲得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等稱號。”
“我們接下來將完成二期投資建設,進一步擴大產能。抓緊和同行業企業洽談,希望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到黔江、到正陽工業園區,形成產業集群,把黔江的軟磁產品賣到全世界。”茅柳強告訴記者,耀潤踩中了國內磁性材料迅猛發展的20年,成功躋身行業第二梯隊,短短2年時間,黔江公司的產品遠銷日韓、東南亞等地區,預計2023年黔江分公司產值達2.5億元,后期年產值將達3億-5億元。
(記者 徐朝政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