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黔江區的每一個角落,醫務工作者們“沉”一線、“沖”一線、“戰”一線、“守”一線,他們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他們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抗疫縮影,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正如黔江區城西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袁雪梅所說:“雖然我即將退休,但是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穿著白大褂一直堅守到最后。”
袁雪梅,53歲,黔江區城西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一名普通工作人員。袁雪梅說,每天除了按時完成檢驗崗位工作外,屬地上門核酸采集成了她工作的另一個主戰場。11月12日,袁雪梅再一次來到城西街道冊山社區,為居家隔離的返鄉人員進行核酸采樣。她一手提著核酸標本轉運箱,一手拿著封裝好的消毒用具和采樣試管,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這些醫療器具她都不曾假手于人。來到一處居家隔離住所,袁雪梅規范地為被采樣人員采集好核酸后,用密封袋裝好,放回核酸標本轉運箱中,再做好手部消毒,整個流程才算完成。同時,她還要再三叮囑居家隔離人員認真做好個

人防護,在完成“三天兩檢”期間,不出門,不串門,并向他們耐心解釋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隨后,袁雪梅又轉身回到車上,前往下一處住戶。
整個一下午,袁雪梅在城西街道冊山社區分散的10個點中往返,結束任務已是華燈初上。
此外,袁雪梅還將去往隔離酒店,為臨時管控人員進行核酸采樣。這項工作風險高,要求處置快。這無疑增加了她的工作強度,延長了工作時間。但袁雪梅卻毫無怨言,因為這是保障疫情“不出門”的有效措施。

其實,從今年7月份開始,袁雪梅便已步入連軸轉的日子,由烈日炎炎的盛夏到寒風蕭瑟的初冬,從近40多度的高溫天氣到幾度的寒冷天氣,袁雪梅幾乎每天包裹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中。“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每天上門核酸采樣大幾十例,少的時候也有40例左右。”有時候才剛剛脫下防護服,做完消毒,就又接到通知,又要麻利地再穿好防護服再出發。因為科室人員少,她經常半夜11點還在工作崗位,次日5點又出發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何懼風雨來,吾輩請長纓。”這句話便是對像袁雪梅這樣的醫務工作者一直以來工作狀態最好的詮釋。他們毫不猶豫地帶上白大褂背上行囊走上前線。

歲月靜好,是因為危難之時總有人負重前行;沉著樂觀,是因為歷經磨難終將堅強豁達。奮戰一線,為眾抱薪,在防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正是有像袁雪梅這樣一批舍“小家”顧“大家”的“戰士”肩扛重任,沖鋒在前,從嚴從快從細落實核酸采集、檢測等工作,用逆向前行的堅毅背影,繪就了一幕幕無私奉獻的工作實景、一條條星夜堅守的防疫戰線,共同筑起了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鋼鐵長城。
“作為一名醫療戰線上的老兵,我將站好最后一班崗,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殲滅戰做好自己的事情。”袁雪梅如是說。
(文/黃超 圖/張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