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新
鄉村從鳥鳴中醒來,老毛哥扛著鋤頭下地了,蘿卜苗要松土,白菜苗要鋤幾遍,剛收過秋,臉部黑紅。而蔣大娘種菠菜,舒展著枝葉,苗不高,已經漫過挽起褲管。
“小磨油,今年的花生壓榨的,調涼菜香著呢!”金疙瘩村的老劉又走村入戶了。
“老李,買瓶嘗嘗,帶回家媳婦一定滿意。”他憨厚地笑著,隨著高昂的吆喝聲飄然遠去。突突突,大鐵牛拖拉機地里穿梭著,播種著小麥,徐哥去年可是嘗到了甜頭,一畝小麥除去支出純收入八百元,種地打了一個翻身仗,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角落,安靜且遼闊,無私又踏實。
小村的路邊有很多野花,不張揚,不炫耀,不嘩眾取寵,不與其它草木爭芳斗艷,總是以謙卑的身影顯現。在春華秋實的季節,它沒被人注意過,沒被人想到過,沒被人恩賜過一滴水、一捧土、一锨肥,過著艱苦的日子。
這些閑散爛漫的花,陪伴著駐村工作隊,不擇地土,不貪水肥,在貧瘠的荒山野嶺扎下根,憧憬自己的燦爛理想。它特別耐干旱,抗嚴寒,面對惡劣的環境,無畏無懼,不屑一顧艱難的生存條件,精力總是那么旺盛,那么強勁,那么充沛,靠奮力拼搏在夾縫中茁壯成長,無怨無悔地尋求發展,向人間奉獻自己的傲骨靚姿和馥郁芳馨。
村的北邊就是沙河,徐營的老徐哥來了,他騎著破電動車來到沙河岸邊,費力地把簡易木匣子卸了下來,兩只魚鷹警惕地斜視著周圍,迫不及待地跳入河里,撲騰撲騰激起一片漣漪,幾只野鴨子飛向蔚藍的天空。
村里的保潔員已早早集合在村委門前,收了秋,玉米稈、花生秧、枯干的葉……散落在路邊。
過上好日子的村民心里更舒暢,想讓生活環境更美。這不,不到八點,保潔員們穿著紅馬甲,扛著鐵鍬,拿著掃帚,房前屋后,坑塘溝壑開展衛生大掃除。老徐開著三輪車來回穿梭,運送枯葉和雜草,我和村民一起干著活,拉著家常。徐書記在旁邊指揮,陽光照著,風吹著,空氣清新。大家邊干邊說笑,或吟唱,或嬉逗。看得清,聽得明。和諧友善,親密無間,共同勞動是種享受。
鄉里的戶廁維修員風塵仆仆地來了。“李書記,鄉里讓我來村排查一下農村戶廁改造,看看廁具、排氣管、糞池是否需要修理?”話聲未落,剛從地里刨紅薯的老倔頭說:“看看現在的政策多好,改個戶廁也不讓咱出一分錢。”
單位的幫扶人來了,入戶開展政策落實,確保孤寡老人、重病人、殘疾人安心生活,溫暖過冬,讓群眾滿意。“身體怎么樣?出去打工了嗎?今年的疫情對收入有什么影響?家里有什么困難?”每到一戶,幫扶人都與對結對監測戶、脫貧戶促膝交談,詳細了解收入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及政策落實情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詢問生產、生活情況以及相關惠民政策、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等政策落實等情況。
走進剛患過大病出院的徐四家,他和相依為命的智殘哥哥正在吃早飯,疾控專家叮囑著徐哥要按醫囑吃藥,堅持康復鍛煉。同時,鼓勵他要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爭取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克服困難,過上好日子。
陰天時云層想將太陽藏起來,但擋不住日出時的萬丈光芒,太陽的光輝卻將云層涂成深淺不一的顏色。夜幕降臨,小村里只聽見風聲,在省會上大學的女兒打來了電話,“老爸,你在村里照顧好自己,等我回去給你買點好吃的。”想想四年鄉下日子,百感交集,我們每天忙碌著,如同追趕太陽的人。一輩子很長,要路過很多人,做著力所能及的事,走到終點。一輩子很短,可能一件事都做不完,比如,多做善事。
感謝扶貧一路同行、不曾失散的人。春的路口,已安然度過最艱難的時刻,驀然回首,總有一份感動,暖在心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