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曾經,到過西藏,藍藍的蒼穹,輕輕的白云,皚皚的雪山,清澈的納木措,神奇的布達拉宮,虔誠的朝圣人……讓人目不暇接、震撼人心。
在昌都靜謐的夜晚,第一次真真切切聽到自己的心跳,咚咚之聲,規則地叩著心房,輾轉不能入眠,也許這就是高原反應吧?這是自然的韻律,來之前,功課做得足,故泰然處之。
不料,在拉薩看了《文成公主》實景劇,其成為心跳加速的觸點。“走得到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這既有詩情畫意又富含哲理的點睛句子,用漢語藏語詠唱令人動容,和和美美催動滿腦情思,那晚的心跳深深融入歷史的情愫、文化的元素,心跳得很有力、很持久。
慢慢地明白和懂得“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的深刻內涵,我們都是在以文養心,在文化人的人生旅途中一步一步前行,既受教化,又傳感悟。
其實使人心跳的文化元素是相通的,無論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技藝,還是植根于下里巴人的升華創作,亦或是陽春白雪的天籟之音。
黎水花號子是重慶市級非遺,在黔江非遺大家族中技壓群芳。拗巖號子是其中特別的一出,一人領、眾人合,栩栩如生展示勞動場景,旋律較為固定,領號者需即興創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頌人敘事,跌宕起伏。高亢的號子聲伴著情趣、智慧、詼諧、歡樂融入心間,往往大家一同高喊,不亦樂乎。第一次聽到《掐韭菜》內心為之一振,還有如此情景相融、曲調優美的小調,驚呼值得收集整理,后看到《醉美黎水》一書尤為感嘆,醉美可能是心跳的最高境界,暢游在民間文化的海洋中,把如貝的鄉愁片片拾起,扮成裝飾品嵌入在記憶中。
在山的這一邊,黔江先后盛開《云上太陽》《濯水謠》兩朵有廣泛影響力的民族歌舞劇之花。現在回頭看,《云上太陽》是借助外力與本地智慧融合的結晶,原創展示原汁原味,巴西、法國演出獲得好評,再次印證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妙語,對美好生活的眷戀和感恩影響著我們,才有云上系列作品的出現。《濯水謠》是升級版,主題更加聚焦,“你是我愛不夠的家鄉”情感基調簡單直白,把所有場景、舞蹈、歌曲均烙上家鄉印記,無法抹去,帶大家走進黔江人的精神殿堂,進京展演廣受稱贊,將那土氣息、泥滋味演繹得淋漓盡致。兩部歌舞劇所積累的家鄉情結和對美的極致追求,一定會在心間不時萌動,“謠”初見平實,細品卻具語言張力,讓文化之力催生奮進之歌、夢幻之花。
隨著年齡的增加,耳鳴心亂偶有之,均觸及肌膚,多動多思,順勢而為,好像都能克服。也許自己落寂麻木,反而由表及里,觸動心靈之跳有點少。
家鄉是永恒歌頌的主題,承載鄉愁的既可是現實可見的物又可是富含文化之魂的文化形態。“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余光中眼里小小的郵票,它們都是心跳的觸點。
鮮花裝飾著火熱的生活,透露出盎然生機,能視而不見嗎?全區微黨課宣講活動如火如荼、有聲有色,各位選手英姿勃發、昂揚向上,恰似盛開的鮮花。四城建設的百花園真是百花繽紛,五彩斑斕。
若乎心跳,則家國情懷有之,時代脈搏有之,一定迸發出強大合力,抒寫盛世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