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黔江三捧長安杯撥動心弦,美好、創新、攻堅等詞組猶如跳躍的音符不斷涌出,作為親歷者見證者為之振奮、為之喝彩。
渝湘高速黔江西下道口路旁,榮譽墻上全國綜治長安杯城市映入眼簾,給人強烈的第一印象,黔江乃幸福之地、平安之城。每逢返黔見此,自豪感發自心扉油然而生。
五年前,到區委政法委履新,在少許的疑惑中承擔起申報第二次長安杯工作。初接觸平安建設領域,理出頭緒也難,聽說指標設置有好幾百項更感茫然。隨區領導到市上匯報申報工作,當時市綜治辦領導說出的“講好平安故事,講好數據背后的故事”這句話,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隨后就有了“十個一”的平安專題宣傳策劃和實施,群眾安全感名列前茅,民轉刑案件、八類刑事案件持續下降,安全事故防控有力……這些平安實績背后故事陸續推出,數據指標硬氣就是工作的底氣,夯實奪杯的基礎,成為壓艙石。全國信訪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普法示范區等榮譽,增添奪杯的信心。申報材料一氣呵成,有經驗、有事例、有數據,平安黔江建設的經驗亮點總結到位。
有區縣來黔學習創長安杯的經驗,直率道出我的感受:領導肯定、群眾滿意、部門認可,是綜合評價,是口碑的凝結。
“打造平安黔江升級版,三捧長安杯”,這是區委發出的號召,是對群眾的莊嚴承諾,成為我們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更是自己抒寫不悔人生的著力點。
再捧杯后平和冷靜理性思考和審視,抱著“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心態,鞏固發揮好已有好機制、好做法,突破工作短板,彌補工作不足,在新起點實現新作為。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共識,社區建設應作為深化社會治理的夯基固本工程來抓,以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和六大提升工程為核心內容分別出臺了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治理方案。我在宣傳部部門工作時曾參與過五樂社區打造,融入社會治理新理念,拓展載體,成為社區治理的新探索。幾年豐富的基層實踐,網格化實體運作、城西的積分制、城南的六和社區、舟白的邊區共建等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裝點社區建設探索的百花園。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是著墨用力較多的,定分止爭,楓橋經驗落在黔江大地力透紙背。欣喜看到,全區各級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深入,星級調解室提檔升級創建持續開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突破性推進,重點領域全覆蓋,調解量占總量的五分之一。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建成,六調對接品牌效能體現,統籌協調職能逐步凸現。
近年來,自己感受頗深的是智慧治理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短板得到彌補。治安監控全覆蓋,天網地網立體同步動,智能化建設邁入新階段。藍天救援隊、凌云社工中心等,活躍在搶險救援的第一線,心理服務送到服務對象的心間,成為黔江社會治理的一抹抹亮色,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感動。
積小安才有大安。全社會的共同融入、合力推動,鑄就了黔江平安建設歷史性豐碑三捧長安杯,使得社會治理的底座更牢、底蘊更深。疫情防控社區排查精準防控,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重大風險化解有力,市域社會治理試點有序進行,“十四五”社會治理規劃編制高質量完成,這些都是沉甸甸的砝碼。一大批先進人物的涌現,我們的長安杯成色更亮、色彩更艷,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蔣大榮、背簍檢察官潘珂、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田發銘等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貢獻必定為我們深深的記住。
當看到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公示名單,黔江名列其中,萬分高興;看到表彰名單時,欣喜若狂。雖然已離開政法機關,心想:五年相伴、五年堅守,自己就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是無數人的辛苦與付出才結出了碩果。
我與長安杯就是一種情緣,既有創建工作過程的體驗和努力,更有捧杯成功的分享和快樂,能親自參與其中,無上榮光,記憶永恒。
志當存高遠。長安杯鐫刻著黔江人的理想和奮斗,四捧長安杯已經行進在路上,平安夢激勵我們敘寫更加精彩的平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