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田丹 實習生 梁靖晗 文/圖)隨著濯水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以來,濯水景區人氣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尤其是帥氏莽號、南溪號子、黃溪孝師等眾多黔江非遺文化陸續引入濯水景區,讓游客零距離接觸非遺文化,贏得了不少游客朋友的稱贊。

《鹽客調》表演
“一根扁擔嘛(伙計),喂!五尺長嘛(喲依喲),你說嘛!拿起扁擔(喲依喲),把鹽挑嘛(喲依喲)!上頭挑到嘛……”近日,記者在濯水鎮白虎廣場看到,市級非遺文化項目《鹽客調》的傳承者身著盛裝,挑起扁擔在廣場上進行表演,歡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游客們紛紛拿出相機和手機拍照片、錄小視頻,通過網絡分享給親朋好友。
“這個《鹽客調》唱得很復古,讓我們感受到很原始很古樸的味道,通俗易懂的歌詞仿佛再現了挑鹽客當年挑鹽討生活的場景”,從遠方慕名而來的游客小王告訴記者,“在其他景點沒看到過,我覺得非常棒”。
“一般是節假日,或者有大型活動的時候,政府就會組織我們來表演。有時候我們幾個人興趣來了,也會自發到這里來即興表演。”《鹽客調》傳承人黎清碧告訴記者,濯水景區這幾年集中了黔江區各種傳統非遺文化,本地文化氣息越發濃厚,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據了解,為更好地豐富景區文化內涵,展示景區文化魅力、助推文旅融合,近兩年以來,區非遺辦多次組織開展南溪號子、帥氏莽號等非遺文化展演及民族歌舞表演,實現了山水資源與原生態文化的共享和互補,讓游客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