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非遺技藝 助力人才培養
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結,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烹飪專業引入現代學徒制理念,不斷深化“1+X+1”文化特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出了一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非遺食品制作技藝傳習創新之路,讓非遺食品技藝傳承由課堂到工坊,再到走向工作崗位,打造專業技能人才培養閉環,有效促進了非遺食品制作技藝的傳承工作。

參賽留影
引進大師培養優秀人才
“我的老師是行業大師!”這是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學生的微信空間“炫耀”,瞬間獲得了上百點贊。
為了促進非遺食品制作技藝傳承,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特邀國際烹飪藝術大師做顧問,邀請包括重慶市食品雕刻“一等獎”獲得者在內的15位大師組成“大師指導團隊”,教授非遺食品制作技藝。
按照現代學徒制的方式,通過行業拜師、一對一指導,學生的非遺食品制作技藝迅速提高,在比賽中多次獲獎。
創新課程擴大傳承范圍
在非遺食品制作技藝傳習過程中,學院注重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
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規范化的專業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面向烹調工藝與營養、民族傳統技藝、酒店管理等專業學生開設必修課,同時面向全院師生開設選修課,實現課程“應修必修、人人可選”。
“通過與大師交流,我對非遺食品的制作工藝也有了更清晰地認識,這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大有裨益。”這是烹飪專業謝老師的感受。馬克思主義學院李老師則感覺上大師的課很有趣,那些平凡的食料在他們手中幾經制作,呈現出的食品令人嘆為觀止,這也激發了自己的學習動力。
搭建平臺提升培養效能
為了將現代學徒制落到實處,實現非遺食品制作技藝的活態傳承,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在有限的經費中劃撥330萬元,修建了非遺食品制作傳習室和非遺食品制作工坊17間,共1000余㎡。
這些傳習工坊既是非遺食品技藝“傳授地”,更是“練武臺”,學生學習后可以馬上開始實踐,并把實踐成果與大師作品同臺展示。楊同學說,“在非遺食品制作技藝過程中,實際動手能力很重要,如果只聽老師講、看老師做,自己不去動手嘗試的話,很難關注到一些細節問題,學校為我們修建這些傳習室,能讓大家在學中做、做中學,很能提高大家的動手能力。”
開展合作實現傳習推廣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通過線上直播和校企合作,擴大非遺食品制作技藝的傳習推廣。隨著傳習工作的開展,非遺食品通過宣傳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也吸引了很多餐飲服務企業與學校合作,目前共引入12家企業合作開發出非遺宴席菜品60項,成果推廣到100余家農家樂。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將不斷總結非遺食品制作技藝傳承工作,繼續深入挖掘武陵山區民族文化,持續推動“1+X+1”文化特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提升文旅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奉獻力量。
(記者 陶原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