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清春 文/圖)日前,記者從黔江區社區教育學院獲悉,自黔江區成功創建重慶市社區教育示范區以來,學校不斷鞏固創建成果,開展各種活動,打造特色品牌,開展社區教育研究,推動全區社區教育向縱深發展。

利用宣傳展板開展社區教育宣傳
近期以來,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優勢,協助區人社局等部門,每年開展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實用技術等20余項技能培訓,助力社區人員技能素質的提升;協助區衛健委等部門,每年開展心理疏導、家庭教育等培訓30余場;學校社區教育專干深入場鎮、社區,指導社區活動開展,協助街道、社區舉辦各類活動,豐富了社區文化;以每年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為契機,以周帶年,全面開展公民素養、人文藝術等系列活動,大力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社會氛圍,豐富社區文化。
將學歷教育與社區教育、脫貧攻堅有機融合,與馬喇鎮政府聯合,在馬喇鎮舉辦“1+x”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實驗班,辦老百姓身邊的大學,旨在通過實驗班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模式,并將成功經驗逐步在區內其他鄉鎮、社區推廣;依托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等三所中高職院校,開展鄉村旅游、種養殖等專項培訓,每年培訓4000人次以上,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助力農村實現全面小康;培育學習典型,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區級社區教育示范點評選活動,成功指導金溪鎮、馬喇鎮社區教育學校入選區級社區教育示范點。
開展土家族“西蘭卡普”“南溪號子”等非遺文化的收集、整理和推廣,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進一步擴大民族文化影響力;為了將社區教育工作向縱深推進,學校積極開展社區教育課題研究,2018年,成功申報市級重點課題《民族地區社區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課程資源開發研究——以黔江區為例》,成為全市唯一被批準承擔重點課題的區縣社區教育學院,該項目于2019年12月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并得到專家組高度評價。
與鄉鎮街道社區教育學校攜手,豐富社區居民文化活動的民族特色項目進行挖據和打造,寓教于活動,努力打造“一街一品,一社一特”,逐步探索社區教育老品牌呈新亮點,注重傳承與突破相融合,培育更多的百姓身邊學習品牌。開發本土教材,組織編撰了鄉土教材《魅力黔江》,已通過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地域文化教材向市電大提出納入開放大學課程及學分管理的申請,同時也作為黔江區社區教育本土教程。組織力量,收集整理了《西蘭卡普》等10余部社區教育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