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黔江各鄉鎮蠶桑養殖基地逐漸進入蠶繭采收時期。近日,記者從黔江區林業局了解到,2019年,全區蠶桑產業發展工作有序推進,蠶繭產量持續保持全市第一,黔江全國蠶桑生物產業基地獲得國家林草局認定,桑藥、桑食(藥)用菌、生物肥料等項目論證開發,傳統繭絲綢和現代生物產業兩條腿發展格局正在形成,蠶桑富民增收將實現新突破。
擴規模,增產量
2020年全區計劃新建小蠶共育室43個、養蠶大棚4323個,實現蠶農綜合收入2億元以上,將能帶動7000人就近務工就業,帶動貧困人口2000余人增收,新建6400緒繅絲生產線和提升織綢技改項目,切實做好疫情防控與蠶桑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多措并舉,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今年以來,全區已完成新栽桑10250畝,新增栽桑農戶290戶。全區有16個鄉鎮167戶流轉桑園面積3963畝,有效解決桑園撂荒問題,并逐步走向桑樹栽、管并重之路。為提升桑葉產量和質量,保障蠶桑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從浙江強桑繁育基地引進強桑系列品種2萬株,分別在蓬東鄉、太極鄉、濯水鎮、阿蓬江鎮等鄉鎮設點試驗。
抓技術,求創新
在疫情期間,為了強化組織領導、疫情防控、物資調配、生產安排等,新建“黔江蠶業”微信公眾號、區級蠶業生產指揮微信工作群,籌集口罩14700個用于一線春耕生產,無一例病毒感染事件發生。在生產工作中進行技術創新,推動石漠化桑園精細化管理,引進覆帶式犁鏵翻土機、除草機、電動修枝剪、消毒機等省力化機具400余件,大大減輕勞動力。
1月份成功引進山東日照海通絲綢集團入駐黔江,通過建章立制,促成企業良性競爭發展,推動企業加強與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生產5A、6A生絲要求,兩家蠶業龍頭企業引進雄蠶1500張進行飼養。啟動智慧蠶桑一體化綜合管控大數據云平臺建設,提高蠶業綜合管理水平。
產業鏈,致富路
帶動當地百姓通過蠶桑產業鏈,真正走上脫貧致富路,建立以村級集體經濟為主體、建設養蠶設施、養蠶戶返租倒包利用的發展模式。開展蠶繭養殖保險,在國內率先啟動桑蠶繭收益保險試點工作,保障栽桑養蠶安全生產、養蠶效益,建立企業蠶保姆、蠶農110服務機制,千方百計鞏固蠶桑產業發展成果。
優化黔江“六化五配套”石漠化栽桑養蠶技術路線,集成創新黔江“六化五配套”全產業鏈發展路線。積極開展桑蠶飼養工作與探索蠶繭收益保險試點工作,不斷降低蠶農養蠶風險與售繭市場風險,實現產業扶貧與穩定增收目標。同時,積極招商和培育本地企業,開發出桑葉面(粉)、桑枝食(藥)用菌、生物質燃料、桑葉茶、蠶沙肥料等產品,有效促進桑枝蠶沙利用。
接下來,區林業局將推動桑園管理精細化、養蠶專業化,提高桑園單產,通過單產和單價雙提升,激發蠶農栽桑養蠶積極性,吸引部分年輕人留鄉養蠶創業,增強蠶桑產業發展后勁。支持萬擔鎮、千擔村發展壯大,鼓勵蠶桑生產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鞏固6個、新建20個產繭千擔村,抓好一批300擔以上的組和年產100擔的大戶,培植更多穩得住的“年產繭50擔、年收入超10萬元”的蠶桑戶。
(記者 劉彥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