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0月29日訊(通訊員 段利明)“實施稻鰍養殖出售生態米和泥鰍,可實現畝產萬元!”近日,黔江區水市鄉新安村引回人才孫小華高興的說,在村黨支部和鄉科協技術員的的幫助下,我今年回鄉創業收入比在外打拼收入要高得多,還可以帶動鄉親們一同發展共同增收致富,真是一舉兩得。

稻鰍養殖獲豐收。通訊員 段利明 攝
和孫小華一樣,該鄉茂溪村本土人才謝鑫也發展豪豬走上了致富路。近年,黔江區水市鄉通過“引、育、用、留”四舉措助推人才振興,回鄉創業的青年越來越多,培育了一批管理帶動型、技術型、生產經營型等實用人才隊伍,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精準施策用心引才。該鄉堅持市場導向,著眼鄉村旅游、特色效益農業等現實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把最急需的、最緊缺的、最實用的人才吸引進來。堅持開放導向,放眼外出創業能人、城市人才、離退休干部等人才資源,力爭引進專業對口適用人才,既為我所有也為我所用。實施柔性引才引智,通過“特聘顧問”“客座教授”等方式,調動優秀人才到鄉開展人才培養、技術革新等創新活動,讓人才不為我所有也為我所用。目前,成立鄉人才服務站1個、村(社區)人才服務點8個,引回本土人才8人到村履職,引進鄉村旅游、特色效益農業人才20余名,引進資本500多萬元,請進人才開展培訓教育10多次。
多措并舉精心育才。他們聚力培育本土實用人才,深入推進以“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為主要內容的“四培養工程”,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大力實施“一戶一技術能手”培養計劃,逐步實現一名黨員就是一名技術能手、每個家庭有一名實用人才目標,培養一批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土專家”“田秀才”,全鄉持證務農新型職業人才達1000余人。著力培育企業領軍人才,以提升產業發展和市場經濟競爭力為重點,重點提升烤煙、茶葉、鄉村旅游等企業業主培訓,努力打造“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創業人隊伍,已培育管理經營企業人才200余人。
科學管理放心用才。堅持強化激勵措施,對回鄉創業和招商引進的人才,在創業培訓、土地流轉、貸款融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與幫助支持,定期選派技術員上門服務,服務站當好人才“娘家人”,認真落實黔江區農業產業化獎勵扶持辦法和各類幫扶政策,讓人才放心投資安心發展產業。落實領導干部聯系人才制度,加強與本土人才的溝通聯系,召集人才召開“我為家鄉獻計獻策”座談會,定期上門走訪回引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為人才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2018年為回鄉創業人才流轉土地1000余畝帶頭發展產業,開展政策宣傳10余次,技術幫扶30次600多人(次),看望慰問人才50人。
優化環境真心留才。該鄉積極營造良好氛圍,運用良好民風、土地資源、生態資源、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好等優勢,為人才投資興業產業發展提供干事創業氛圍。深化協調合作,加強黨支部與基地(農戶)、政府與企業、合作社與電商等之間的溝通聯系,努力打造一批“市場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持續做好茂溪、楊柳等村刺梨子、油茶產業,新安稻鰍養殖產業,水市、新安太陽島茶葉產業,水市、大山等村鄉村旅游產業的幫扶指導工作,想方設法讓各類人才有干事創業的條件,讓人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2018年,組織發展刺梨子和油茶各3000畝,稻鰍養殖300畝,精品稻米30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