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溫天斌)近年來,黔江區將蠶桑列為全區“三大”農業支柱產業(烤煙、蠶桑、生豬)之一,依托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蠶桑產業發展得以較好的發展,逐漸成了一些村、組和農戶的骨干經濟產業。
目前,全區在21個鄉鎮、130個村、5000余農戶建有優質桑園基地6.3萬畝,主要桑樹品種為強桑1號、農桑12號、農桑14號等,良桑化比例達100%。全區建成小蠶專用共育室200余個,小蠶共育率達100%;室外養蠶大棚逾1.5萬個,紙板方格蔟推廣使用率達100%。2017年,全區發種5.3萬張,產繭4.2萬擔、蠶農戶均收入8500萬元、蠶繭單產39.6公斤/張。其中,全區有21個鄉鎮,88個村、205個組,442戶貧困戶、1672人,栽桑6184畝,全年養蠶5932.8張,產繭244345.6公斤,產值737.67萬元,戶均收入16689元,人均4411元。
金溪鎮望嶺村村民王少友,于2017年10月在該村7組流轉土地247畝建立蠶桑基地,已成立黔江區諺凱蠶桑專業合作社負責管理運營。合作社發展股東6人,其中建卡貧困戶4戶,吸納資金12萬元,通過資金入股分紅增收;發展社員45人,建立通過提供勞務獲取勞務費用和享受獎勵分紅(利潤的5%分紅)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帶動建卡貧困戶、低保戶、望嶺桂花園安置點兜底建房戶等困難群眾13戶13人增收。已完成土地流轉247畝,每畝租金200~300元,帶動周邊52戶農戶通過土地增收,其中建卡貧困戶12戶。2018年1月新栽桑樹202畝,完成投資約50萬元,新建小蠶共育室1個,新建全鋼架隔熱養蠶大棚2400平方米,安裝自動給桑車和木板方格蔟自動升降系統760平方米,購買木板方格蔟3000個、自動采繭機2臺、切桑機1臺、脫水機1臺、小蠶共育車10個,今年可產蠶繭50擔,實現產值10萬元。
2018年春、夏兩季產繭2.59萬擔,預計全年產繭5萬擔,蠶農售繭收入突破9000萬元。

